“臣既無深遠的謀略,也無多大的本領。只是因為陛下對臣的信任,讓臣帶了十年兵。這些士兵和臣的關係太好了,都願意為臣效死,所以臣乞求陛下恩准,讓我帶著這些士兵去幷州,效力邊陲。”
靈帝面色漲紅,青筋暴起,直接將手裡的奏疏揉成一團給扔了:“這個董仲穎,滿口推脫之詞,分明就是想要抗旨,派人去警告董卓,讓他放下軍隊,即刻上任,否則就以謀反治罪!”
使者將詔書送到了董卓手中,並將他狠狠地訓斥了一頓。董卓即使心中不想將軍隊交給皇甫嵩也沒辦法了,只好照做。
“皇帝昏聵不堪,我明明立了大功,就立刻想要奪我的軍權,他為什麼不去奪別人的?”董卓十分不滿地抱怨道。
這時有部下給他出主意:“將軍,不如就真的按您上書所說,在您離開的時候,讓士卒去攔截您的車駕。這樣便能顯示出士卒對您的愛戴,或許陛下就改變心意了。”
董卓一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好辦法,這件事情就交給你去辦。”
結果第二天董卓剛一離開軍營,一大群士兵就圍了上來,將他的車駕給攔住了。士兵們大聲喊道。
“將軍,您不要走了!您走了,弟兄們怎麼辦呀?”
“將軍,您要走不如帶我們一起走吧。”
“反正咱們都是守衛邊關,防匈奴人和防羌人不都一樣嘛。”
“對啊將軍,帶我們一起走吧。”
董卓左右為難,同意不是,不同意也不是,馬車停在原地不動。直到天快黑了,董卓走不了了,所有人這才散去。
就這樣一連好幾天,董卓都被“愛戴”他計程車兵堵在了營門口。而這一切都被皇甫嵩看在了眼裡。
這幾天皇甫嵩每天都會來看董卓表演的鬧劇,面無表情,看不出他的情緒。
他旁邊的一個年輕小將看了幾天猴戲,終於是忍不住了,對皇甫嵩說道:“叔父,那董卓逆命奸壞,抗旨不遵,這都幾天了還沒出發,一直在這裡磨蹭,叔父是他的上司,不如直接將他拿下問罪。”
這個年輕小將是皇甫嵩的侄兒,皇甫酈。
皇甫嵩卻是搖了搖頭,拒絕了皇甫酈的提議:“董卓不聽詔令確實有罪,但是如果我也沒有直接拿他問罪的權利,還是上書交給陛下定奪吧。”
靈帝接到皇甫嵩的上書之後,對董卓這樣的行為也是無可奈何。將領與士兵之間手足情深,實屬正常。若是以此給董卓定罪的話,恐怕還會傷了其他將領的心。
“下詔,允許董卓帶兵五千,前往幷州赴任。”這也算是開恩了,如果董卓仍舊不識好歹的話,那就數罪併罰,這樣其他人也不會有怨言了。
接到詔書之後,董卓也是明白了,若是還敢繼續以此為要挾的話,自己就真的死定了。於是他最終還是按著詔書說的,帶著五千騎兵前往了幷州。
……
雖說涼州叛軍進攻陳倉,意圖進入關中腹地的計劃失敗了,但是他們本就已經佔領涼州,勢大難以遏制。
就連皇甫嵩這樣的名將,都拿他們沒辦法。所以朝廷以涼州各地自治為名,實際上是已經放棄了這塊領土了。
雖然這樣的行為令所有有志之士心寒,但是從靈帝和朝臣的心理來看,放棄涼州可能好處還更大一些。
涼州這地方每年都會發生羌亂,使得朝廷每年都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平叛,連年的征戰不僅讓百姓苦不堪言,就連朝廷也是疲憊不堪。
放棄了涼州,就是等同於放棄了一個累贅,這會一下子讓朝廷財政輕鬆不少。
這些靈帝當然是不會去細想的,他每天只想著安逸地享樂,自然不會去管一個每年要花掉他十分之一錢財的地方。
真的說起來,讓皇甫嵩鎮守在關中與涼州的邊境,隔絕往來對靈帝而言更好。這樣他就多出了十分之一的錢財,放下煩心事,可以來做他想做的事情了。
“呼~”靈帝意猶未盡地從一個嬪妃身上爬了下來,這是他今天晚上臨幸地第五個嬪妃了。
隨後一個小宦官端來了一碗參湯,靈帝迫不及待地喝了下去,頓時感覺身上的疲憊感消失不見了,整個人又充滿了精力。
“嘿嘿嘿,這張皓果真是大忠臣,居然給朕找來這樣的一件好東西,朕好久沒這麼舒爽了。只可惜這樣的好東西只有這麼一個,用完了就沒了,要是多來幾個就好了。”
今年才剛剛三十歲的靈帝,就已經應為整日享樂而被酒色掏空了身體。再加上這幾年來,煩心的事情不斷,他已經很久沒有像這樣縱情釋放自己的慾望了。
穿戴好衣服,再次覺得精力充沛的靈帝,對小宦官吩咐道:“走,帶朕去下一個。”
“諾。”
現在已經是深夜了,雖然現在是夏季,但是晚上還是很涼爽的。
剛從房中走出來的靈帝,被深夜裡的涼風吹了一下,頓時有些頭暈目眩,身體搖搖晃晃起來。
“陛下,您怎麼了?”小宦官關切地問道,主動走過來攙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