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正常的稅賦、以及開礦之外,在藩國貢賦之上,我大楚也可獲得不少收益。
赤黎、昆海、劍川三國,都為我大楚藩國,為我臣子。
我楚國之內,地方郡、府、縣,都要收稅上繳朝廷。
南海外藩,都還沒臣服楚國,亦每年需繳納三百萬兩銀子、兩百萬石糧食的貢賦。
而西南三國,既已臣服,那自然要按例貢賦。
以臣之見,大王可設下定製,西南三國,按其現有府縣人口,以一府繳納十萬到三十萬不等的供銀,讓他們每年進獻,以資國用。
如此,西南三國十五府之地,每年單是貢賦,便能收取二三百萬兩銀子。以後等他們發展起來,甚至達到四五百萬兩銀子,也不在話下。
這也是一大收入。
以上開源節流之法,便是臣等集思廣益之後,所得方略。
依以上國策執行,三年之後,便可節流二百萬兩銀子開支,開源一千萬兩銀子收入以上,前後便可抹平賬目一千兩百萬兩銀子。
也就是說,到了神武九年,楚國年收,便能達到四百萬兩銀子的結餘。
而到了六年之後,也就是神武十二年,楚國開源,預計更是可達兩千萬兩銀子,達到年收一千二百萬兩銀子的結餘。
有此財收,別說如今三十八萬兩千的兵馬了。
即便再徵二十萬戰兵,大楚財政也能支撐。
而若真能擁兵六十萬,那我大楚軍力,便可真正媲美周、梁、寧等大國,成為真正的霸主之國。
屆時揮軍東向,沿江而下,攻滅寧國,一統揚州,也指日可待。”
崔長青面色帶著些紅暈,語氣極為興奮的說著。
雖然六年之後,他早已不在人世。
但只要一想到這等偉業,是在自己手中慢慢實現。心中抱負,也將隨之完成。
那股子激動,就遏制不住。
便連陸淵,在聽到六年之後,楚國竟能年結餘一千二百萬兩銀子後,也是心神震動。
因為這代表著,等楚國潛力完全開發出來後,一年年收便可達到四千二百萬兩銀子。
這等收入,已經完全不下於據擁江東五郡三十八府的寧國了。
因為根據皇城外司的探報,從金陵那些公卿透露出的口風來看,如今寧國一年收入,也不過五千二百餘兩銀子。
比起崔長青此時所描繪的,六年後楚國一年四千二百萬兩銀子,也就差了一千萬兩銀子而已了。
這個差距並不大。
如何不讓他感到振奮?
‘而且六年之後,孫兄必然先天,我的第二句黃巾力士分身,也能煉製出來。到時楚國就能多出兩尊先天戰力,再加上六十萬兵馬。
屆時或許真能如崔長青所言,直接揮師東向,攻略寧國,一統揚州。’
陸淵心中這般想著,隨後見崔長青,還有其他重臣那期望未來,與有榮焉的模樣,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崔卿說的不錯,有此國力,何愁寧國,不滅揚州不統!”
豪邁之言,頓時在室內迴盪。
旁邊眾臣受此感染,也紛紛道:“大王如此聖明,定可攻滅寧國,一統天下。臣等為大楚賀!為大王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