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老僧氣血衰敗,精氣神渙散,哪怕心境足夠,也無法滿足先天條件,根本無望此境。
而其他一些天資足夠的年輕人,也沒十幾二十年的時間,讓他們慢慢培養心境。
心境不夠,縱然資源堆砌,也只是沙中城堡,無根之木,沒有能力統一鞏固,稍一觸碰就徹底崩塌,落了個力量暴走而亡。
沒有陸淵幫著開掛,對於普通人,對於那些世家大派子弟,先天,真的不是那麼好成就的。
從這方面來講,周青與孫思文,相較於其他絕大多數眾生、乃至先天宗師,真的是極為幸運了。
周青正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每次面對陸淵的誇讚,才會謙遜的說,這都是師父的功勞。
這並不是謙虛,而是他真的這樣認為的。
若無陸淵傾囊相授,從小就教導佛道經典,講解赤陽神功各種精要,提點突破先天時的關竅和危險,提供大量的靈丹靈氣,幫他完成身軀和神魂的蛻變……
周青絕對沒辦法在如此年紀,就完成心境、修為積累,這麼順利的突破先天。
以上種種,不是單單一個天資,就能夠抹平的。
若無陸淵,哪怕周青天子再是出眾,只靠自己一人的話,能夠突破一流就已經夠嗆了,哪來的先天。
同理,放在孫思文身上,也是如此。
不過對陸淵來說,幫他二人,也就是在幫自己。
先不論情誼。
就說周青給他進獻赤陽神功,還有渝中郭氏的寶庫儲藏,就是極大功勞。後面更是幫著他南征北戰,立功無數。
孫思文也幫陸淵梳理內政,坐鎮後方,使他能全無後顧之憂的在外征戰,不用操心國內之事。
兩人功勞,都足以陸淵付出這麼多了。
三人本就是互相成就,共同成長的關係。
而這關係之上,再加上身後的情誼,這才構成了楚國內部核心層的穩定。
也正因此,陸淵才與二人如此坦誠相待,捨得付出如此多。
因為三人本就是一體。
不存在誰給的多,誰就吃虧的說法。
君臣相得,師徒情深,至交好友,論情誼之事,世間極致也不過如此了。
陸淵想過這些,便拉著周青、孫思文,開心笑道:“這次小青回來了,便先不急著走。如今局勢穩定,不憂戰事,你不用急著回北疆,便留在這裡過完年吧。
還有孫兄也是。
這次既然回來了,那就留在巴陵,我親自指導你練武。
還有賀兒、昊兒那邊,我雖然抓起了他們的啟蒙,但並沒有太多精力去顧及他。
也想請你擔任他們的老師,負責賀兒、昊兒的啟蒙。
以孫兄之才,定能為我教好他們,讓楚國多兩位才幹超絕的王子。”
三人難得的相聚,讓陸淵心中大快。
同樣,孫思文、周青也是如此。
所以面對陸淵的請求,孫思文欣然道:“必不負陸兄所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