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的人教自己孩子,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不過這麼一來,倒是辛苦崔長青了。
這位本就辛苦年邁的老丞相,每天不得不從自己繁忙的公務中,再擠出一些時間來,教導陸賀這位楚國世子。
崔長青能老的這麼快,絕對有這小傢伙一份功勞。
雖然陸淵也相信,對方絕對樂得其中就是了。
但人家能不顧辛勞,燃燒自己生命來教你孩子。可陸淵自己,卻不能坦然受之。
崔長青這種國之柱石,他還想對方能多活一段時間,多為楚國效一些力呢。
如今的楚國可離不開對方。
而且崔長青的學問雖然好,但對於陸賀的教學,自然不可能全學對方那套儒門學問。
作為陸淵的長子,他對於陸賀的期待,可是極高的。
文武雙全,那是必須的。
博學廣知,也是應有之理。
因此陸賀要學的東西,不僅是儒門學問,道門,佛門,還有各類雜文雜學,以及他前世學的一些思維理念,知識門課,也要挑選一些有用的教給對方。
崔長青能教的,僅是陸淵計劃交給陸賀的一部分而已。
因此在他回來之後,瞭解了關於陸賀學業的情況之後,就當即決定自己親自上陣,來教自家兒子讀書。
以他穿越以來,透過不斷學習,所精通儒、法、兵、道、佛五家之學的能力,還有前世接受過的教育,但論學問之精深、之廣博,整個九州都少有能及的。
別的不說,單說兵家戰陣之事,天下哪個人敢說勝過楚王的?
而陸淵仙道修為能到如今凝聚一氣的境地,對於道門之學的研究,哪個敢說比他參悟的更深?
甚至佛家經典,在此前參悟仙道的時候,陸淵也有所涉獵,觸類旁通之下,同樣頗有心得。
同時作為楚國之主,也是大軍統帥,其中少不了法度森嚴,對於法家之學,陸淵也是頗有涉獵,自有自己一套思路想法。
最後的儒門之學。
能和孫思文、崔長青相交,與這二人相伴,陸淵哪怕原本對此道並不怎麼感興趣,耳讀目染之下,學問也遠超一般的舉人進士了。
再加上他同時修仙武道修為大成,一身精氣神極盡昇華,早就神思敏銳,遠勝常人。
有著諸多條件,教導一兩個孩子,自然是綽綽有餘的。
因此當陸淵把孩子的教導權拿過來後,崔長青雖然略有些遺憾,但心中也鬆了口氣。
自家大王的學問,這位老丞相心中可是相當清楚的。
除了儒學方面,相比自己有所不及外,但其它諸多流派的學問,那可是無不精通,甚至到了當世頂點。
有這樣厲害的大王教世子學問,自然不用擔心教出一個廢物來。
既然楚國後繼無慮,那崔長青自然也樂得專心政務,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國家大事上,為楚國更有效率的發光發熱了。
不過陸淵雖然拿過了兩個孩子的教育權,但他卻也不是打算一直教這兩個孩子,這不可能,也不現實。
作為楚王,他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
而且如今雖然已經結束了戰事,但以如今天下的亂局,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楚國就會再與它國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