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巴陵城,依舊草木蔥綠,身處江南,這裡沒有太多北地的肅寒蕭殺,反而充滿著無數的溫婉柔情。
然而在此時,這溫婉柔情的江南之地,卻迎來了罕見的肅殺。
高高的旗幟,飄揚整齊的佇列向前挺進,大楚的禁軍將士們皆是高昂著頭,向著城池而去。
而此時在城門口,在城外原野,在城內街道上,也有大量計程車紳百姓走出,興奮好奇的看向迎面而來的軍隊。
看著那一個個身形魁梧、氣勢不凡計程車卒,所有人都在畏懼的同時,感到了無限的振奮。
因為這是屬於大楚的軍隊,是他們的軍隊。
有這支鐵軍在,大楚江河就固若金湯,而作為大楚子民的他們,現如今擁有的安穩生活和利益,也將得到保障。
在亂世之中,沒有什麼比這更重要了。
匯聚的人群越來越多,前來觀禮的人也開始議論起來,兩邊漸漸有些喧囂。
而這喧囂,隨著遠處一輛華麗車輦的到來,更是達到了巔峰。
看著那象徵著王者的儀杖,隨風飄揚的大纛,所有人都知道,這是這座城池的主人,這個國家的王者,楚王到了。
瞬間,人群便歡呼了起來。
陸淵自邵陽府出道以來,內安百姓,守備疆界,庇佑地方。
後來更是討滅七星叛逆、克定五毒苗亂,恢復洞庭安寧,立國長沙,使一郡恢復穩定。
此後北逐周人,西定羌蜀,開拓三郡八府,使大楚掩有一十七府之地,位列大國。
等前越滅亡之後,更是改國建號,與金陵寧國分裂東西,爭奪天下霸主。
楚國也在此期間,大開科舉,選賢納士,內修文治,外訓兵馬,積蓄甲兵,大興水師。
一系列的舉措下,使得大楚國力蒸蒸日上,成為天下有數的強國之一,隱約有霸主之資。
這諸多功業,早已使得陸淵聚攏了楚國無數人心,徹底坐穩了這三郡基業。
三郡子民,也無不認為楚王乃是天下有數的明君,更是戰無不勝的軍神,可為大楚帶來繁榮和榮耀。
如今,楚王更是率著十萬大軍,擊破西南諸夷,滅國數十,拓土萬里。
在西南之地,設郡黔中,立下十府。
更收得昆海、赤黎二藩,使聲威遠播西南。
之後西川國主獻土歸附,楚王再度領兵西伐西川,大破南詔,收得西川五府。
隨後漢中國主臣服,繼而引軍北上,逼退周兵,再令漢中國主移封劍川,又得二府。
至此,大楚全據西川十府之地。
自神武四年七月初,楚王出兵以來,到而今神武六年十月初歸師,這場戰事已經前後耗費兩年零三個月,最終以大勝得還。
而在這大勝之下,楚國的收穫也是驚人。
黔中收得一郡十府,西川收得七府,總計十七府之地。西南更得三藩國,加起來也約有一郡五府之地。
全部相加,此次出兵,大楚已經拓土三郡,更得了五位先天宗師,如此巨大收穫,怎麼能不振奮人心?
以上這些,還只是大楚國家層面上的收穫。
關於陸淵個人,收穫也是不小。
他在西征期間,前後十數戰,接連擊破大長和、南詔兩國近四十萬大軍。更是斬殺了赤黎族大巫祭、南詔大皇子兩位先天,可謂戰功赫赫。
仔細算下來,自陸淵從軍以來,先後敗於他手的大軍,已有百萬之數。被他斬殺的先天,也有四位之多。
此等成就,已然超過了前越的那位武安侯,甚至遠遠過之。
即便是放眼天下九州各國,陸淵的戰績,也能排入前十之列,甚至前五也亦未不可,絕對是實打實的軍神。
在內能治理國政,在外能開疆拓土,自身又是天下有名的軍神,這一樁樁功績,都已經把陸淵的聲望推向了巔峰。
在大楚所有人眼中,他就是國之柱石,是精神的信仰,是強大的保證。
故而,每個楚人哪怕沒看到他,但只要知道他在,心中就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