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正式冊封,定下主從名分了。
先前漢中國的臣服,都只不過是口頭上和名義上的。
這從喬康全依舊自稱漢中王便可看出。
藩屬與宗主同為王,尊卑不分,簡直荒唐。
此時藉著移封的機會,正式定下主從,確立起楚國對劍川國的領導地位,使之成為楚國朝貢體系下的第三個藩國,便很有必要了。
喬康全也清楚這一點,所以對於自己爵位削減一等,由王變成了公,也沒什麼不滿於可惜的。
區區一個名分而已。
若是降一級名位,便能換來三府之地,那他情願自己的名位再多降一些。
變成侯伯子男都無所謂,只要能有好處就行。
相比於虛無縹緲的名位,他更在乎實際的利益。能到手的,那才是真的。
不然你若是隻佔據一縣之地,縱然稱帝稱皇,又能如何?
平白遭人恥笑。
沒有足夠實力,當個王也也是草頭王,沒人會正眼看你。
可若是擁有實力,縱然做個地方諸侯,也沒誰敢輕視於你。
而且陸淵也只是王,自己既然已經臣服了楚國,確實不好宗主同一名位。
不然你倆誰是主,誰是僕?
經歷了重重毒打之後,喬康全已經變得格外務實。
因此對於這個冊封,他沒任何異議,只是恭敬道:“臣遵旨,必不負大王厚恩。”
見他這恭順模樣,陸淵微微點頭,心下很是滿意。然後繼續道:“既然劍川公已經接受冊封,那麼等你回去之後,就準備好戶籍圖冊,等著與孤王派來接收劍閣、通川二府的官吏交接吧。
還有你手上的兵馬。
劍川夷人諸多,沒有武力鎮壓可不行。
此次你前去就藩,孤允許你在手裡現有的兵馬中,挑選一萬人,作為隨行赴國的護軍。
其他兵馬,便留下來吧。”
對於人口,陸淵向來重視。
因為這代表著國力氣運。
人口越多,能貢獻的賦稅前梁就越多,能徵募的兵源就越多,能提供的氣運就越多。
像劍川國那邊的夷人,陸淵都捨不得放棄,讓黃玄儘可能的多抓一些人回國,填充國內人口。
劍閣、通川二府的百姓,都是接王文化已久的東揚人,可以無縫銜接,轉化成楚人。
像這種優質百姓,他當然不會放任喬康全帶走。
能給對方一萬人,就已經是極限了。
好在喬康全原本也沒指望自己能帶多少人走。
畢竟,他要是將劍閣、通川二府搬空了,那陸淵豈不是隻得了一個空殼地盤?
雖然只讓帶走一萬人,有些小於喬康全的心理預期,他手下可是還剩下三萬兵馬的,沒能全部帶走自然遺憾無比。
但如今已經佔了大便宜,自己也不能奢求什麼。
因此只能點頭道:“臣遵命。”
“嗯,便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