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林從東南方向進發時,帶了二十萬精銳楚軍,以及八十萬的俘虜。
另外二十萬俘虜,則投到了白馬前線的主力戰場,當做炮灰使用。
等打下了瓦亭城後,俘虜就死了十萬人。
黃林留了五萬精銳,以及十萬左右的俘虜,在這裡看守此城。
然後帶著剩下的人,朝著涼城迅速挺進。
中間又碰到了數座大城,其中有不少關係著大軍後路命脈,因此又分別留下了數批精銳,讓他們各自督著十萬俘虜,強攻這些大城,為大軍把守後繼之路。
等到了涼城之後,他手中,就只剩下十萬精銳,以及三十萬左右的俘虜了。
打完涼城,這些俘虜,也只剩下十五萬左右了。
精銳倒是因為一直督戰的緣故,沒損失多少,還是保持著十萬人的規模。
因此,等趙成率軍抵達的時候,黃林手中握有的就是十萬戰力強悍、士氣高昂楚軍精銳,以及十五萬戰力低下、士氣幾近崩潰的的俘虜。
這樣的實力,和二十萬視死如歸,戰力強悍的趙軍相比,自然是打不贏的。
黃林也沒想和對方正面硬拼。
當趙成率領突圍大軍抵達的時候,他直接就領著手中的人,躲進了涼城中,開始藉助這座後勤大城的城防,與趙人玩起了攻防戰。
以二十五萬人守一座雄城,其中還有十萬精銳,以及數量不小的先天宗師。
不用說,這又是一座蒙山關。
當初陸淵率領的中路楚軍主力,為了打破蒙山關,可是前後動用了五十萬兵馬,還有十三位先天皇子,用了足足十天,才攻破了蒙山關。
如今涼城內的楚軍數量,不比當初的梁軍少,先天宗師也相差不大。涼城的堅固,也與蒙山關各有千秋,都是同一級別的重鎮。
可城外的趙軍呢?
人數僅有二十萬,先天宗師則與城中的楚軍差不多,都在五六人的樣子。
就這點實力,打出腦漿來,趙成也打不破涼城啊。
在猛攻了十日後,手中兵馬損失過半,涼城依舊固若金湯,看不到半點陷落的跡象。
而過了這麼久,原先被黃林留在後方,攻打瓦亭到涼城沿線大城的幾路兵馬,此時也陸續取得了成果,拿下了那些大城。
這時見到主帥,在涼城和趙軍打的激烈,這些偏軍在留了一些人守城後,便也陸續領著兵馬趕來救援。
到了第十天,最先的一路支援,就已抵達。
一萬楚軍精銳,三萬左右的俘虜炮灰,加入了涼城大營之中。
也正是看到楚軍的援助到來,所以趙成才停止了瘋狂的攻城舉動,沒有再繼續無意義的消耗人命了。
楚人兵馬,遠比趙國雄厚。
他們能不計損失的強攻城池,但趙人薄弱的底子,卻無法支撐這種浪費。
所以再用十萬人的生命,試出了楚軍底細,發洩了自己的惶恐怒火後,趙成也迅速冷靜了下來。
停止了無意義的攻城。
打了十天,他手下的兵馬死了十萬人,城中的楚軍,死傷卻僅有五萬。
而且據抓回來的楚人俘虜所說,這死傷的五萬人,竟然還多是原本的趙人俘虜。
打了小半月,死了那麼多人,結果打來打去,竟然都是他們趙人,自己在內鬥。
一想到這個事實,趙成心中的怒火,就更是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