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交給你了。”
陸淵隨口安排,然後又說道:“陽夏大營的事情,就這樣定下了。這樣原先的五大行營,就設立了其一,剩下還有四個行營要安排。
不過最近,我派去魏國出使的黃雲、李良傳回訊息,魏國在西境的實力比原先預測的要強了不少……”
他將黃雲所見,魏國鄉里的那些彪悍鄉民情況孫,跟周青簡單說了一下,然後道:“綜上所述,魏國在西境所能動用的兵馬,並非是我們原本想的一百五十人,二十二百五十萬人,乃至三百萬人。
照這來看的話,我們原本安排的漢中偏軍,就有些難以應對關內、朔方的局面了。”
原本安排的漢中偏軍,只是魏國行營的一部分,部屬的兵馬,也就二十萬戰兵,八十萬民夫,先天五人,實力並不算強。
就是滅魏計劃的一個補充而已,並非主力。
可現在,隨著魏國的更多情報傳回,原先的安排就脫離了實際所需,必須要進行修改補充了。
而且原本預定放在漢中的弟子韓順,現在也決定調往陽夏郡了,這也要及時做好安排。
陸淵表達了自己的意思,然後繼續道:“現在正好,陽夏大營只需精兵強將,那麼原本配屬給他們的兩百萬民夫,也就空了出來。
還有該行營的二十萬的戰兵,也多了出來。
我打算將這二十萬戰兵,以及一百二十萬民夫,配屬給黃欣,再增設一個方面行營,由其為行營總管,負責組建漢中行營。
再調五個先天宗師過去。
這樣,漢中行營就有四十萬戰兵,二百萬民夫,十位先天,足可以當起方面之任了。
至於魏國東境的河南、南陽二郡,則組建河陽行營,由青雲子擔任行營總管。
該行營配屬一百萬戰兵,二百萬民夫,先天宗師十九人,與漢中行營一東一西,呼應配合,專司滅魏之事。”
陽夏行營負責吸引梁國火力,漢中、河陽行營負責滅魏,楚國北伐的六大行營,就此確定了其三。
‘陽夏行營戰兵一百萬,先天十九人。
漢中行營戰兵四十萬,民夫二百萬,先天十人。
河陽行營戰兵一百萬,民夫二百萬,先天十九人。
如此,就是二百四十萬戰兵,四百萬民夫,先天四十八人了。’
周青聽完自己師父的安排,在心裡慢慢統計的動用兵馬的數量,然後道:“師父,這樣的話,安排完這三個行營,我大楚就剩下三百六十萬戰兵,八百萬民夫,以及六十七位先天宗師,尚未安排了。”
“沒錯,是還有這些人。”
陸淵點頭:“這些人,我打算分為西、中、東三路行營。西路行營營以黃林為行營總管,領戰兵一百二十萬,民夫二百萬,先天二十人。
其負責自梁國江夏郡渡江北上,沿路負責攻取梁國的江夏、滎陽、濟陰三郡,取其東部國境。
待全取梁國東部之後,領兵就地屯駐,防備西、北方向之魏、趙兵馬。
中路行營則由我親自擔任主帥,領戰兵一百六十萬,民夫二百五十萬,先天二十五人。
東路行營則以青玄子為行營總管,領戰兵八十萬,民夫一百五十萬,先天十五人。
中、東兩路行營,開始時先一起從廣陵郡渡江,趁著梁國主力被陽夏行營吸引,其南境、國內空虛的機會,迅速攻克其江北的梁國廣陵三府和東海郡。
而後兩路行營,就此分開。
東路行營繼續向東,沿路攻取梁國南部、東南部的城陽、任城、營陵、膠東等郡,爭取打通往豫州陽夏郡的道路,與黃玄所領的陽夏大營會師。
而我則繼續帶著中路之主力,向北進攻梁郡,攻打梁國京畿大梁城,吸引其主力回援,威脅其中部、北部諸郡。
同時在此堅守,等待東路、陽夏兩路行營會師,再領兵從後包抄回來,一舉殲滅梁國在大梁附近的最後殘兵,滅其社稷國祚。”
陸淵述說著自己這些時日,思慮出來的滅梁計劃,分四路行營,由四面進軍,其中包含了調虎離山、避實擊虛、左右呼應、直搗黃龍、擊其要害、千里迂迴等等配合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