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宋國交界,馬駐關。
“哈,這些宋人總算遣使來降了,還以為他們要死硬到底了。”
議事廳內,楚軍眾將雲集,最上首處,青河子拿著宋國那邊交上來的國書,不由發出一聲輕笑。
“宋國本就國弱,為西南三國之末,此前之所以頑抗著,不過是見南詔、大理二國依舊抵抗,心存僥倖罷了。
如今南詔國投降,西南三國去其一,我大楚得其一,僅剩兩國,自然不是我之對手。
那宋君臨海世家出身,最擅專營,此時見大勢已去,當然不會硬著頭頑抗,把命丟在這裡。”
下方左手處,鬱林郡防禦使李良,此時冷笑道:“我大楚對他的條件算優厚了。身為亡國之君,還能得半郡封國,若換做以往,哪有這等好事?
也就現在天地變了,這南邊的地不值錢,大王才讓給這些小國。
其若再不感恩戴德,那就真該死於刀兵之下了。”
對於天地大變的事情,在與寧國開戰之後,陸淵這一年多來,也陸續告知了國內所有先天宗師。
這為的,自然是統一人心,讓所有人意識到事情嚴重性,好集合所有力量傾力向北,爭奪未來的中州之地。
顯然,經過一年多努力,此次取得成效還算不錯。
就如此時。
對於陸淵如此優待西南諸國,知道真相的楚國高層,對此就沒有半點異議。
不過是一片只能經營個一百年,甚至幾十年的爛地。
楚國就算打下來,想要治理開發出來,沒個幾十年時間,根本不可能。
而等好不容易開發出來了,結果四極天災也來了。
江南之土,以後或許將盡數淪為毒火沸騰之地。
辛苦數十年,最終一切化為烏有,傻子才會做這種賠本買賣。
與其如此,還不如將這些爛地紛紛出去,讓那些小國之主,自己管理地盤上的蠻夷之民。
而大楚則站在他們頭上收糧收稅,同時抽掉他們的兵馬和先天宗師,為楚國今後的中州征戰出血出力。
此等羈縻朝貢手段,方才是最省時,也最划算的。
“如今南詔、宋國皆服,西南這片地方,就只剩下一個大理國了。
此國雖強,有四位先天,二百餘萬夷民。
但以一國二郡之地,想對抗我大楚西南、嶺南、還有西部諸郡國,也只是螳臂擋狙而已。
那大理王若是識相的話,等聽到宋國臣服的訊息後,便會遣使來降了。”
旁邊通海郡防禦使寒虎,也是笑著說道。
“話雖如此,但誰也無法保證,那大理國人是否會真的頭硬,死扛著不降。
為了以防萬一,還是得逼他一逼。”
青河子聽著部下的話,微微點頭,但秉著小心起見,沉思一下,扭頭看向旁邊的李良,下令道:“李將軍,本總管轉任你為九真郡防禦使,即日起,率領本部兵馬,前往九真郡赴任。
到地後,接管宋國九真郡籍兵馬,穩定地方。
同時監管宋國餘部,令他們在封國銀生郡起兵,於大理國後方威脅其國土,迫其屈服。”
大理國投降,除了要交出九真郡外,手中的兵馬自然也要交出來的。
如今經過一年多的恢復,在此前經歷了鬱林之敗後,宋國內部兵馬,重新整編回了十萬之眾。
而這十萬人中,有八萬是九真郡籍。
對於這些兵馬,楚國自然是不可能任由宋國帶走的。
所以這時就需派一員大將,前往九真郡。
一邊接收兵馬,交接地方。
一邊監視宋國,防備不測。
而縱觀麾下,此時最適合此事的,也就只有李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