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相其下,確實能減少人口繁衍。
甚至說殘酷點,在這種政策下,就算底下百姓生出了孩子,也根本養不活。
多餘的孩子,最終難逃溺死的結局。
不過這種政策,未免也太過殘酷了,對底層的壓迫也太狠。
陸淵穿越這些年,雖已將心磨練得堅硬如鐵,並不缺乏實行這種政策的魄力。
可如果不是必要,還是不想逼迫百姓太過,心裡終歸還是剩下點良知的。
而且對於這個問題,其實還有另外的辦法。
於是在肯定了孫思文的辦法後,陸淵繼續道:“孫兄之法,適用於和平時期,同時國中疆域無法擴充的情況下。是那種資源陷入困頓,不得不內耗的折中之法。
不過眼下,還不至於如此極端。
三十年後,我大楚的人口問題,才會迫在眉睫。
而到了那時,北方諸國,估計也打得精疲力盡了。
屆時我大楚國力剛好進入現有之極盛,數十年休養生息,足可積出千萬雄兵,再遣上將數十員,動員三千萬國民,揮師北伐。
鏖戰數載,便可掃滅群雄,一統中州。
如此,不僅可開疆拓土,國中多餘之人口,也能透過戰爭消耗去。
而北方中州,經過連番大戰,人煙定然凋敝,自可有足夠空間養活大楚之民。
同時經過戰火之後,天下百姓必然更加堅韌,再施以孫兄疲民之策,稍稍和緩些,應就能控制人口了。”
沒錯,陸淵的想法,就是先放任人口增長到極限,先吃了這些人口紅利再說。
等控制不住了,然後再透過一場戰爭,消耗多餘人口。
畢竟,北方寒潮日益劇烈的逼近,訊息已經傳到了江南這邊。
誰都知道,現在天地出了變故,很多地方,似乎已經不再適合人類生存了。
原本陸淵估算的百年後,南極才會有變動,明顯太過樂觀了。
可能到三四十年後,楚國人口增長到極限的時候,南極的毒火就開始爆發了。
到時候有著北方寒潮的例子擺在眼前,楚國大可以以毒火逼近為藉口,發動舉國百姓北伐。
生存的天然大義擺在面前,自可以團結國內一切人心,將所有力量聚在一處,全力支援北伐。
誰敢反對,誰就是和全揚州的人作對。
像孫思文的那種疲民之策,與戰爭相比,簡直弱爆了。
使用出來,不僅會激起民怨,平白得罪全國百姓,甚至逼出民反。
而且也會使國家變得虛弱,自我消耗力量。
按陸淵這樣多好。
用為全揚州的人奪一條生路作為名義,裹挾著全國的人一起北伐,讓舉國民眾自己去參加戰爭。
除了天災外,哪有什麼辦法比戰爭這種災難,減少人口更加有效。
如此不僅不用擔心名聲受損,還能平白得了無數聲望。
陸淵摟著已經戰戰兢兢的青玉,安撫著這個被他們殘酷話題嚇壞的可憐姑娘,笑眯眯道:“所以,在這個戰爭到來前,還是讓我大楚的百姓,多享受一下所剩不多的盛世時間吧。
再過三十年,可就是亂世了。”
孫思文深深看了眼陸淵,最終點點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