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告訴他們,孤準備以鬱林郡和通海郡,分建寧海國、南寧國、通海國,用以酬勞三家之功。
現在便令這三人前來天羅山受封,然後安排族人遷徙嶺南,儘快就國。
另外,那些沒有先天的臨海世家,孤也准許他們隨著就國的世家一起遷徙,每一國都可挑選一個世家追隨,跟著一起赴國。
我大楚不做阻攔。”
自打前兩月,陸淵決定提前發動紫雲道,以儘快逼降寧國,並且將那些臨海世家分封到嶺南、西南各郡之後。
對於通海、鬱林二郡的當地戶口,陸淵就開始了遷徙。
其中通海郡那邊,主要遷徙的是當地的楚人。
原本一些當地被征服的夷人,因為懶得管理同化的緣故,就丟在本地,打算扔給那些臨海世家去處理了。
鬱林郡則是主要遷移平民,以及一些心向楚國的地方士紳豪族。
而當地一些蘇國餘孽,主要是原先出自九川劍派的弟子家屬,還有一些敵視楚國的地方豪族,這些不穩定分子,則被留了下來。
如今數月過去,那些可控的順民,大概六十萬人,都被陸淵陸續遷到了江北的襄陽郡,以充實當地戶口。
而通海、鬱林二郡,則各留了十萬人左右,人煙可謂進一步稀少。
不過那些臨海世家,一個個都家大業大,族群繁衍兩千餘年,可謂家家都人口眾多。
基本上六姓七族任何一個拉出來,本族人口都有數萬,如果再算上一些沾親帶故的,便是十萬也等閒。
對於這些在地方根深蒂固的世家子弟,陸淵自然不可能讓他們留在臨海郡,繼續勾結地方,阻礙楚國的統治。
所以對待這些前朝餘孽,他的辦法就是全都遷走。
我不想趕盡殺絕,那樣太殘暴了。
但你們也別在地方上給我惹麻煩,全都給我滾到嶺南去,那邊任你們折騰。
咱兩不相厭。
所以這些六姓七族,每一家遷徙,基本都能帶到十萬人口,多一點可能有十幾萬。
如今江東有先天的世家,就算包含沉丘這位寧國天子,數量也不過七家而已。
所以此次在嶺南封出去的小國,大概也就只有七個了。
而陸淵在嶺南準備放棄的郡,正好是九真、通海、鬱林,以及南海三郡半,剛剛夠這七人分的。
可六姓七族之中,除去這七位有著先天的家族,剩下還有六個家族沒有先天。
這六個沒有先天的家族,就只能自己挑選一個國家,按照一國一家族的分配,自行選擇遷移之國了。
這樣按照一國族,一世家的分配方法,再加上陸淵給他們留的封國人口,每一個半郡之國,差不多也都有二三十萬人了。
如此倒也能勉強支撐起一個小國體量。
“是,臣遵命。”
杜信聽到指示,立刻領命離去。
而陸淵則是原地繼續想著。
這次一口氣分出去三個小國,雖然小國裡面的人口少了點,但承諾最少是兌現了的。
有著這三個例子擺在眼前,那些正在觀望中的臨海世家,應當也能放下心來,安心投靠了。
而這些江東最大的抵抗勢力被瓦解,剩下一些野心之輩,也就翻不起風浪來了。
臨海廣陵二郡的局勢,自此差不多可以穩定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