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十二年九月,寧國紫雲道反,公然舉旗易幟,宣佈歸降楚國。
瞬間,寧國二郡十七府,轉眼有八府之地改換門庭,成為楚土。
八十萬大軍,有四十萬改變服色,向楚王效忠。
而楚國也反應迅速。
在紫雲道投降的第一刻,豫章郡黃玄督軍十萬,進逼臨海郡新安、東陽二府,匯合該地紫雲道玄音、玄儀所部二十萬叛軍,控制了金陵南部諸府。
建安郡青雲子督軍十萬,進逼臨海郡永嘉、臨海一帶,會合紫雲道玄溪、玄羽、玄露等部十五萬兵馬,控制了臨海東部諸府。
紫雲道玄魚,則在臨海廣陵二郡交界起兵五萬,攻佔府縣,隔絕了金陵與廣陵的陸上交通。
一時間,寧國帝都金陵,三面皆兵,四十萬叛賊與二十萬楚軍合流。
所過之處,沿途寧軍非降擊潰。
訊息傳回,金陵震動,朝堂震動,臨海世家震動。
寧國危亡,只在旦夕。
……
天羅山。
“這麼說,臨海世家的七位先天中,已經有三位,傾向於歸降我大楚了。”
陸淵看著眼前皇城外司的指揮使杜信,面露微笑的問道。
“回大王,確實如此。”
杜信恭恭敬敬的回道:“武江侯楚明,武鳴侯王修,武義侯於英,這三位六姓七族之代表,皆表示願意在我大楚舉兵西進的時候,舉旗易幟,歸降楚國。
此外武明侯穆長卿,武宣侯楊景,皆有些動搖。
或許等寧國全都大勢已去了,兵臨城下之時,這二人也會投降。
唯有寧帝沉丘,以及武成侯上官明,這兩人態度堅決,一直死硬不肯投降。
不過他們兩人的宗族之人,也有大半對我大楚畏懼傾慕,正一直加緊勸說。
為宗族計,此二人或許最後也會歸降。”
在策反了紫雲道後,楚國對江東的一系列拉攏分化行動,可謂如虎添翼,像插上了翅膀一樣,順利至極。
江東的那些世家豪族們,一個個都是擅於見風使舵的聰明人。
這些人都清楚,在紫雲道都歸降了,祖國的情況下,僅靠自己那點實力,是根本守不住寧國的。
畢竟,國中近一半的先天宗師和一半的軍隊,都被紫雲道這些內奸掌控了。
原本打造的鐵桶防線瞬間大開,楚軍輕鬆就能長驅直入,會合那些國中奸賊。
這種情況下,他們剩下的七位先天和四十萬兵馬,又能做什麼?
甚至一些六姓七族的祖宗之地,都已經被紫雲道給掌控住了,族人都握在紫雲道的手中,六姓七族真敢反抗的話,瞬間就是個舉族屠滅的下場。
身家性命都被把持著,誰敢反抗?
杜信所說的,那三位明確表達了投靠意向的先天武侯,就是家族被紫雲道給控制住了的。
全族老小數千上萬人,死活皆在紫雲道一念之間,那三位武侯能怎麼做,也只能為了全族性命屈服了。
至於穆長卿和楊景,這二人全族老小,雖未被紫雲道掌控。
但家族所在的地盤,也和紫雲道緊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