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之所以能做到前越的大將軍之位,靠的還是家世,和先天第二境的實力。
除了這兩點外,領兵打仗的本事,只能說一般,算是個合格將領。
嗯,可別被“合格將領”的評價給迷惑了。
要知道,在如今江南各國的體制中,按照五人一伍、兩伍一什、五什為隊、兩隊為卒、五卒為營的基層編制下,一般兩到五營兵馬,就會設一個校尉,兩到五個校尉,就設一雜號將軍。
按這個慣例,以最低限度標準,按照兩營一校尉,兩校尉一將軍來算,最少四營兩千人,就可以設定一名將軍。
當然,正常情況,這種小編制將軍,是不會出現的。
因為實在太浪費名號了。
屬於爛發名爵,變相貶低爵位官職的含金量。還會造成冗官冗員現象,加大財政開支。
現實中,一般是五千到一萬人左右,才會安排一員將軍統率。
揚州民間,俗稱的萬人將,就是這麼來的。
像那種只領兩千人的將軍,只能算是千人主,空有名號,實一校尉而已。
經過這麼一番解釋,寧帝沉丘所謂的“合格將領”的評價,到底是什麼水平,想來大家也都清楚了。
不過一萬人將罷了。
像這種能力水準,放在一般將軍身上,自然沒什麼問題。
可沉丘是誰?
寧國天子,江東、嶺南四國聯盟盟主,東征主帥,掌管寧國六十萬東征大軍。
這樣一個身份,配上這樣一個軍事能力,自然就很要命了。
所以當初從沉丘決意親自領兵東征起,寧國的敗局,其實就已經有了幾分註定的意味。
因此在見到城外寧軍的精神狀態之後,黃玄壓根就沒把這功勞往沉丘身上想,只思索寧軍之中,是哪位武侯有這般本領。
“寧軍江夏大營中,先天有三人。其中寧主不必說,另一武陽侯李道,前幾日已為大王所斬。
現在若說有人能統管大局,想來也就只有剩下的寧軍副帥,武安侯白義安了。”孫思文想了想,說道。
“武安侯啊……”
黃玄聽到這個封號,神情微動,不由嘆道:“十二年前,先任武安侯統帥四國之師,在江北大破周蜀三十萬強軍。
原以為那就是武安侯最後之絕唱,沒想十二年後,又能再見新任武安侯之風采。
哈哈,不虛此戰,不虛此戰了。”
黃玄說到最後,哈哈大笑,這個有著陸淵思想的分身,心情暢快至極。
孫思文見此,臉上露出一絲認同。
作為一個地道的揚州人,他對於武安侯的威名,可謂聽著故事長大的,自然對此認同度極高。
如今能和新任武安侯交手,當然感到幾分興奮榮幸。
只是認同之餘,孫思文也不免憂慮:“現任武安侯有如此能力,只怕此戰想消滅城外這支寧軍,沒預想的那般輕鬆啊。”
黃玄見此,卻是渾不在意道:“現在這位武安侯就是再怎麼有能耐,可眼下其身陷重圍,兵乏糧缺,我又據堅城,其有何慮?”
說到此,他又笑道:“況且,此處又不止我兩路大軍,如今大王也已領兵趕來,我軍前後夾擊,數倍於敵,優勢佔盡,破敵易也。”
話音落下,卻見遠處煙塵滾滾,一支輕騎從西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