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船上黃玄,在渡口外等了一會,見各項物資都已補充齊備,也沒繼續停留,直接吩咐船隊駛離渡口,繼續前行。
浮雲渡只是長沙境內,所在洞庭湖區域所在的一處渡口,雖也算到了長沙,但只不過在長沙西境,距離長沙城還有二百餘里的距離。
若是從此處登岸,那麼黃玄率著五萬兵馬,一路趕去,在保持一定戰力的情況下,少說也要兩三天時間。
而且幾萬大軍在陸地行軍,聲勢浩大,煙塵蔽天,蹤跡就再難掩藏,必會為寧人察覺。
那項端雖不敢派偏軍殺入洞庭府邸,但派出幾百上千斥候,在長沙城附近百里、甚至數百里區域探查,卻是有這個膽子的。
哪怕其間長沙城內的楚軍,也會派出探騎,沿途截殺封鎖,但也不可能全數南下,總會有訊息洩露。
黃玄此來,為的是出其不意,偷襲寧軍。
可不是領兵增援,光明正大,與寧軍一戰的。
若是讓項端知曉,楚軍有援兵抵達,啟閉會有所警惕倒是,說不得就會直接領著兵馬撤退,縮回豫章郡。
就算不撤,起落是堅守營盤,分兵退往控制的長沙府幾個縣城,固守其中。
黃玄想要一個個攻拔過去,也將千難萬難。
最終只能變成江夏戰場一樣,彼此僵持消耗的局面。
這樣,黃玄領奇兵而來的意義,便毫無所用了。
只能作為一路援兵,用於增強洞庭境內的防禦,效用大減。
因而,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黃玄此路兵馬,就不得走陸路,只能通水道,方得隱蔽。
好在長沙境內,有一羅水至洞庭湖而起,一路向東,途經長沙城,流入豫章境內。
此外還有一條敏水,同樣起至洞庭湖,不過該水卻是先向北,進入巴陵所在的岳陽府境內。
而後敏水途經岳陽府南部幾縣,轉個折角,又向南而去,最終抵達長沙最東的豐陵縣境內,與羅水相會,兩水會為一江。
此處浮雲渡,便處在敏水上游口,再往北行個幾里,便可自敏水上游而下,一路行五百里水路,便可達豐陵縣,進入羅水。
按照陸淵制定的計劃。
到了豐陵縣後,黃玄將率軍攻佔此縣,然後留一部人馬,封鎖洞庭豫章水陸通道,以此阻斷項端退路,同時防備寧軍從豫章郡調來的後續援軍。
而黃玄將繼續朔水而上,越過沿途的安江縣,以水上行船的速度優勢,在半日內直插長沙後方,襲取寧軍後路。
如此速度快的話,大概一日後,便能抵達豐陵縣。
有黃玄在,不需半個時辰,就能攻破此縣。
而從此縣沿羅水而上,抵達長沙城外寧軍後方,水道不過一百四十餘里,乘船不用半日時間。
大概後日中午時候,便可殺到寧軍後方。
靠著水到便利,轉運大軍迅捷的優勢,可能海旋大軍抵達寧軍身後的時候,對方都可能沒有察覺。
屆時突襲破寨,自然一蹴而成,輕而易舉。
只要黃玄這邊順利,長沙城內的孫思文在城內看見寧軍後方大亂,也將指揮這幾日已經準備好的大軍殺出。
如此前後夾擊,擊破項端剩下的八萬大軍,可能就在一戰之間。
就算一時沒能攻滅對方,但斬個三五萬寧軍,也不會有任何難事。
而寧軍損兵折將之下,又被黃玄斷了後路,屆時糧草不濟,就算剩下些許兵馬固守營寨,也撐不得十天半月。
最終被一舉覆滅,只是時間問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