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了周國的虛實之後,陸淵對於這個北帝大國的忌憚之心,便大為減少。
畢竟局勢已經很明朗了。
沒有得到玉蟾道全力支援的周國。如今自身的潛力,已經被挖掘到了極限。
先天十人,常備戰兵一百三十萬人,以上這些,便是周國的全部實力了。
後面縱然再挖掘,也挖掘不出多少力量來了。
而更為糟糕的是,就周國現如今的這點家底,也還在迅速的被消耗著。
周國西線這邊,在河隴二郡上,每年春秋兩季,都會爆發與蕃人規模達到數十萬人的大戰。
雖然憑藉著自身實力,周人屢屢都能大破蕃人,取得勝利。
但縱然次次勝利,可戰爭哪有可能不死人的?
每次會戰結束,周國這邊都會損失數萬,乃至十餘萬人的兵馬。
這些損失加起來,與蕃人交戰近六年,周國在河隴這片地界上折損的將士,規模已經超過了三十萬之巨。
上面這個數字,還只是單純的死亡人數。
比死亡人數更多的,是多達五十萬的傷殘數字。
縱然這些死傷之中,臨時徵召的鄉勇佔據了多數,可其中的精銳戰兵,也有二三十萬之多。
一下子損失二三十萬精銳戰兵,過五十萬的青壯鄉勇,超過八十萬的傷亡人數,哪怕對於周國來說,都是一個難以承受的損失。
要知道周國丟失了漢中郡後,現如今的全國總人口,才只有一千七百萬左右而已。
八十萬人,已經相當於對方二十分之一的人口了,並且還是人口當中最為精華的年輕青壯。
接連損失了這麼多精華人口,不說是約等於打完長平之戰的趙國,也與打完長平之戰的秦國差不多了。
當初在越國北伐時期,陸淵等聯軍一戰殲滅了周國二十餘萬兵馬,便令其膽氣大喪,再不敢南顧。
最終修養了十餘年,才恢復過來。
如今周國損失的精兵超過三十萬,其餘男丁青壯也有五十餘萬,傷亡已經遠超過了當年那場北伐之戰。
如此巨大損失,雖不至於一戰喪失國運,但也差不多元氣大傷,沒個十幾二十年修養,絕對緩不過氣來。
可現在還有時間給周國修養嗎?
此時蕃人得了楚國相助,今春對於河隴二郡的入侵,規模遠比先前數年要大,出動的兵力已然超過了七十萬。
在周人的後方,也有楚軍直插心臟,進行破壞。
保守估計。
此戰就算周國能取勝,將蕃人和楚國打退,自身的損失最終估計也要超過十萬,又是一次大放血。
每一次對河隴二郡的進攻,對於周國來說就是元氣的損耗,就是自身的虛弱。
偏偏面對如此窘境,周國還不能放棄河隴二郡。
因為如果將這兩郡丟了,國都所在的關內郡就將再無屏障,全國最為精華核心的地盤,就將面臨蕃人的直接威脅。
屆時蕃人得了河隴之地,實力愈加增強,周人應對起來將更加吃力。
這是一步退,步步退,最終退無可退的死局。
故而哪怕河隴戰局再怎麼艱難,對方也不能退讓一步,因為退了,周國也就差不多半步踏進棺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