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個緩衝區,自然也就沒有必要繼續存在了。
這個腐朽的國家,就讓他來徹底覆滅吧。
蘇、南海兩國,想要討平並不怎麼難。
兩者一個國力弱,一個先天不正,滅亡自然簡單。
但嶺南剩下的最後一個宋國,想要打就有些難了。
宋國乃謝寧所建,謝寧又出自臨海世家。
按照臨海世家那互相禪讓,輪流做皇帝的傳統,從理論上講,謝寧天生就有著稱王稱帝的法理。
事實也是如此。
面對謝寧的獨立,鑑於宋國遠在萬里之外,與寧國有著重重山河阻隔,那位金陵的建武天子,最後也是派出使者,承認了宋國的獨立,並且給予了冊封。
所以從正統名分上,宋國並無任何的缺失。
而國家底蘊上。
經過一連串的征討,還有二十餘年的休養生息,當初殘破的九真郡,早已恢復了生機,開始重新繁榮起來。
算上新開拓的銀生郡,整個宋國人口已經達到了二百萬,兵馬也擴張到了十萬。
這十萬兵馬,可全都是大國標準的精銳戰兵,完全可以媲美陸淵的楚國禁軍,那是實打實的天下勁旅。
除了這十萬戰兵外,宋國的銀生、九真二郡,地方上還有五萬左右的郡府縣兵,這些兵馬戰力也不弱,同樣可堪一戰。
足足十五萬兵馬,再加上謝寧這位先天宗師,整個宋國,便如當初的長沙國一樣,可謂是一個渾身帶刺的硬骨頭,武功強盛到了極點。
將一個偏僻的南蠻小國,建設成如今這種民富國強,武功煊赫的軍事大國,謝寧充分向世人展示了,什麼叫做世家底蘊,什麼叫做文武雙全?
與之相比。
當初同樣一味擴軍,卻將整個蘇國弄得民不聊生,叛亂四起,最終淪落到如今這種殘破境地的蘇玄歌,簡直可以羞愧的自刎謝罪了。
說實在的,便連當初陸淵拿到皇城司綜合各方資訊後,所統計出的宋國家底,也不由悚然一驚。
或許是因為宋國向來低調,又或者是宋國的方位,實在太南,位於九州最南端,比西南那幾個夷國還要偏僻。
所以宋國的訊息,向來很少傳入九州中原。
甚至就連與它相鄰的幾個小國,目光也都盯著楚國,少有將視線南顧的。
諸多因素下,也就造成了宋國訊息閉塞,奇蹟般的在諸國眼中“神隱”了,沒任何人在意的特殊情況。
要不是陸淵近兩年,準備南征,一統嶺南三國,特地加強了對於蘇、宋、南海三國的情報收集,派了更多人手去打探。
否則還真被這個不聲不響的宋國,給欺瞞了過去。
而宋國暗地裡積蓄這麼多強兵,又如此低調,看來也所圖甚大。
足足十五萬兵馬,楚國的五分之一了。
此等實力,放在南邊的那些小國中,足以橫掃。
此時宋國之所以沒動靜,多半也是忌憚楚國,一直在暗暗等待著時機。
面對這麼一個有實力,有耐心,有規劃的敵人,任誰都會感到頭痛。
陸淵也不例外。
此次南征,蘇、南海二國,皆不足慮。
唯一可堪一敵者,宋國是也。
對付宋國,他打算拿出全部的精力,用盡所有能調動的力量,來攻滅此國。
這是陸淵對於宋國最大的尊重。
你強大,所以我要加倍的對付你,不惜一切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