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策已定,大軍立刻開拔。
青冠子、衣丹城按照定策,立刻領著金胎門、碧湖宮、玄龜山三家附庸的大軍,開往了下夜國。
根據佈置,他們將在這裡向域中發起進攻,一邊試著突破當面防線,一邊嘗試著策應盟友,打通天門河流域。
可以說,太平道的北伐大軍,以這一路最為重要。
然而就是這麼一路重要的大軍,除了上面領頭的兩位地仙真人外,其餘主力卻是以三個附庸仙門為組成。
雖然金胎門、碧湖宮、玄龜山等仙門的實力也不錯,可比起太平道的主力來說,顯然是要遜上一籌的。
而且大軍由幾家勢力共同組成,人心不齊,各懷鬼胎,想要將力往一處使,都是很難做到的事情。
無論怎麼看,這種大軍配備都不合理。
做出這種佈置,當然不是陸淵腦子有問題,特意弄出坑來,其中當然有深意。
硬要強行解釋的話,在外人看來,這就是太平道在刻意消耗麾下的附庸。
沒錯,就是在消耗附庸。
金胎門、碧湖宮、玄龜山三家仙門,如今的實力已經很強了,五位真人,六千修士。
這麼一股龐大力量,在不考慮地仙的層面上,已經相當於太平道常規力量的三分之一了。
作為老大,小弟實力這麼強,太平道要說不擔憂,那絕對是不可能的。
而且這三個小弟,控制著域南三國,領地面積接近太平道的一半,這也是相當大的一塊利益。
力強引人忌,利益動人心。
三家仙門實力過強,又掌握著重大利益,最後引起太平道的忌憚和覬覦,也就不怎麼讓人奇怪了。
所以把他們派到作為主力戰場的域中戰區,透過主戰場的慘烈戰事,慢慢消耗三個附庸,讓他們全都死在戰場上,無疑是一種極好的溫水煮青蛙手段。
甚至這還不是妄加猜測,一切都是有慣例可循的。
就在一千多年前的,那場長青仙宗和九州決戰中,長青仙宗就透過這種手段,將自己麾下的九個附庸,給慢慢消減在了戰場上。
然後等戰爭一結束,立刻就對九家仙門,開始了吞併手段。
陸淵如今佔據的樂山、安陽二國,便就是當初透過外交談判,從長青仙宗那邊硬是要過來的。
如今這二國原本的主人,紅溪谷、飛霧山二宗,早已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千餘年過去,在二國之上,已經沒人還能記得兩宗的名字了。
血淋淋的例子擺在眼前,同樣作為附庸,尤其是長青域內,除了太平道、長青仙宗、九州仙門三家大仙門之外,唯三的小仙門。
由不得金胎門、碧湖宮、玄龜山他們,心中不感到憂慮。
由不得外界的人,在見到這種安排佈置後,心中不產生聯想。
不過也正因此,長青仙宗那邊,對於域中戰場那路太平道大軍,心裡打起了十分小心。
沒辦法,人家明擺著來消耗炮灰的。
手底下都是附庸,打起來根本就不心疼,能夠往死裡消耗。
甚至三宗弟子死的越多,人家就越開心。
而死的人多了,這也代表著戰爭將格外激烈。
進攻方的傷亡且不去提,這除了金胎門、碧湖宮、玄龜山的人外,沒人在意。
可防守方,也就是長青仙宗這一邊,他們可都全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