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以太平道的資源,也不可能支撐他成長到地仙后期。
這要調集整個域南的資源,徵集了三個附庸才行。
可想要突破地仙后期,卻不是短時間能做到。
哪怕以氣運之道的精進速度,最少也要五百年以上,才能完成這個積累。
可拖個五百年,長青仙宗早就不知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那時再和對方開戰,就算有九州仙門聯手,也將出現不少變數。
這對陸淵來說,無疑是不好的趨勢。
所以思來想去,最終他還是選擇妥協。
左右不過些許修為,對自身實力的影響,還不到一成。
這點提升,還不如一件仙器在手,那效果還更大些。
要不要把修為,提升到如今資源所能供給的極限,根本沒多大意義。
因此,對於九州那邊的提議,陸淵主動縮短了時間。
將原本的兩百年後開戰,縮減到了一百年後開戰。
也就是自己最後兩具分身,突破地仙的時間。
原先的兩百年,確實有些太晚了,不夠穩。
要是長青仙宗的楊吉華等人,積累深厚一點,或者冒險一點,短短兩百年時間,還真有可能讓他們突破地仙。
這樣的話,可就給自己多添了一個強敵。
兩百年不夠穩妥。
等一百年時間,這絕無問題了。
陸淵是見過楊吉華的,知道對方底細,想要在一百年內突破地仙,根本不可能。
對方不過普通地仙之姿,勉強算得上一個天驕,但也只是普通天驕範疇。
又不是自己這種開掛的。
一百年後開戰,那長青仙宗,就依舊只有如今的兩位地仙。
到時自己這邊出八位地仙,九州仙門出三位到四位地仙,長青仙宗區區兩個地仙,就算那時宋希仁已經地仙后期了,也根本翻不起風浪來。
這場大戰,在太平道與九州合流後,就已經定下了勝負。
就此,在出兵時間上,雙方也達成了共識,一百年後開戰。
聯盟關係、出兵方式、出兵日期,這些方面,太平道和九州,都達成了共識。
那麼唯一剩下的,也就是戰後利益分配的問題了。
長青仙宗二十三國,這麼大一片地盤,太平道和九州仙門之間,可誰都不想相讓。
在兩宗決定聯手後,長青仙宗就已經沒有反抗的希望了。那麼如何劃分這些戰利品,自然就成了兩邊最為關注的話題。
可利益分配,最為動人心,也最為艱難。
沒誰願意吃虧,也沒誰願意相讓。
最終結果,自然是吵來吵去,吵得面紅耳赤,吵的破口大罵,吵的差點動手,然後也吵出個能讓各方信服的結果。
太平道這邊,認為自家有三位地仙,實力在九州各仙門之中,獨佔鰲頭。
甚至這次聯手出兵,都是自己挑頭的,隱約就是名義上的盟主。
那自然要分得最大一塊戰利品。
可這說法,九州方面自然不可能信服。
他們自認為上次大戰,是自己這邊重創了長青仙宗,把對方打的元氣大傷,至今也沒能恢復,這才有了這次出兵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