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青山。
自七萬年前,長青仙尊堪定此域,立下長青道統之後,此山便就一直是域內萬千仙山之祖,道法源流之本。
而經歷了七萬年的經營,攏聚三十九國地脈,收萬載之氣,長青山已經高達萬丈,綿延數萬裡,一山就是一國。
如此仙山祖庭,自然為無數修仙煉氣之士嚮往,引無數人於此潛修。
事實也是如此。
外界流傳頗廣的《長青山志》,上面就有一句話,很好的描述了長青山中仙修昌盛的景象。
‘聚海內十域之士,引天地之毓秀,攬界內之福源,藏無限之寶珍,受萬仙之朝賀。’
短短一句話,就已經將往昔長青山的盛況,給講述的淋漓盡致。
翻譯翻譯,就是長青聚集了整個部洲的人才,所以得天地之所鍾,包攬了域內的福氣,有無數的珍奇異寶,受到萬仙的朝賀。
這不是誇張,而是萬年前對事實的描述。
在長青仙尊還活著的時候,長青山就是這麼副模樣。
不過這一切,隨著長青仙尊的隕落,也慢慢往事如煙,隨風飄散了。
到了近百年,長青仙宗別說聚攏整個部洲的人才了,就是長青域內的賢士,都是無法收攏。
而近萬年都沒能誕生一位新的大真人,也說明了長青仙宗失去了天道眷顧。
域內的機緣被一分為三,由長青仙宗、九州仙門、太平道三家分割。
各種珍奇異寶的進項,也由此日益減少,府庫漸漸空虛。
沒人、沒天命、沒機緣、沒寶物,實力自然也就衰落下去,無法令萬仙前來朝賀。
域內由此大亂。
長青仙宗的衰落,從上述的一句記文,就顯示的淋漓盡致了。
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長青仙宗雖然衰落,沒有了萬仙來朝的氣象,但衰落期內,卻也是域內第一仙門,山門之中,長期有著上千修士居住,氣象依舊不俗。
不過這是戰前的模樣了。
至少與九州仙門開戰後,長青山內的駐守修士,就被抽走了大半,許多都戰死在了前線。
近些日子來,由於九州實力恢復,前線氣氛又開始緊張起來,兩宗多有摩擦。
為了增強前線實力,長青仙宗又不得不從宗門抽調了人手,再抽了百餘人離去。
這幾次雙方的抽調,也令得原本仙人成群,慶雲沖霄的長青山,迅速的冷寂下來。
門中僅剩百餘人,全都各有職責,不僅要打理好門內各項事務產業,還要防備外來偷襲,這職責壓力,不是一個大致能形容的。
百日未眠,說的就是這裡。
而長青山的衰落,也在此時達到了巔峰。
好在近些日來,此等情況得到了扭轉。
雖然先掌教故去,但門中傳承有序,早早的就定下了繼承人。
姚上仙走了,但宋真人還在。
在穩定了前線庶務之後,宋真人便返回了山門,立刻開始穩定人心,並且籌備繼任大典,準備接任掌教,以長青掌教的身份,繼續統馭天下人心。
作為此次大戰的勝利者,長青仙宗雖然損兵折將,死傷極為慘重,宗門實力四不於一,元氣傷的透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