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域中和域北的戰局,蕭逸之依舊不怎麼樂觀。
其實在那兩處戰場,九州仙門與長青仙宗的對抗中,本來就一直是處於劣勢的。
怎麼說,長青仙宗都是長青域的現任霸主,掌控了域內大半資源。
九州仙門這幫前朝餘孽,雖然如今死灰復燃了,佔據了不少地盤。
可依舊只屬於叛軍性質。
一夥子叛軍,對上朝廷大軍,在沒徹底掀翻整個天下前,怎麼可能取得優勢?
此前萬年大戰,前五千年,基本是九州仙門到處起事,在某一地方掀起叛亂,然後長青仙宗馬上來圍剿,轉瞬便被撲滅。
九州仙門則在敗退之後,立馬逃離長青域,躲到它域藏起來,避避風頭。
等風頭過去了,就立刻再跑來長青域搞事,重新挑個地方反叛。
而長青仙宗作為一域霸主,身上代表的政治含義太大,也沒法像九州仙門一樣,化整為零的跑到他域去追殺。
他這邊一動,很可能被其它各域的霸主仙門,認為是入侵挑釁。
到時,在沒有大真人坐鎮的情況下,長青仙宗與其他霸主仙門起了衝突,那可真就是滅頂之災了。
這般顧及重重下,對於這種打一槍就走,放一炮不留的流寇做法,可以說是深深惡心到了長青仙宗。
偏偏他們又沒有什麼好的應對方法,最終也只能在域內嚴防死守,被動反應了。
可只有千日做賊,沒千日防賊的道理。
這般長久的被襲擾,長青仙宗還好,家大業大,還能撐得住。
可他治下的各家普通小仙門,在這長久的治安戰中,就撐不住了。
首先是最薄弱的域西仙門,在五千年的遊擊治安戰中,一個接一個的被長青仙宗消滅。
然後是其它幾處地域的地方仙門,看到長青仙宗不僅沒能有效制衡九州仙門,反倒讓自己的附庸仙門不斷被滅。
這個過程之中,長青仙宗自身的威望,也在逐步的崩塌潰滅。
最終各家附庸仙門,慢慢的也就生起了異心,對長青仙宗不再信任。
於是長青域內部,一股暗流就升了起來,無數野心家崛起,漸漸開始混亂。
而長青仙宗自身,也在內部混亂的情況下,得分出大量精力去維穩,監視那些可能反叛的附庸仙門。
沒法再全心全意的應對九州仙門,在對方剛起勢的時候,就及時將其撲滅。
導致九州仙門,慢慢在被打爛的域西之地,站穩了腳跟,逐步佔據了許多地盤。
等長青仙宗反應過來,想要再次撲滅九州仙門的時候,卻已經來不及了。
九州仙門已經成了氣候,而且其他在域外的四家仙門,也賣力的進行援助。
九脈道統合力,在域西之地,佈置了無數強大陣法,動用了不知多少天材地寶,把這裡經營成了一個鐵桶江山。
雙方數次大戰,死傷無數,長青仙宗也沒能重新奪回域西之地。
最終在三千年一次決戰後,徹底的把域西九國給丟了,讓域內格局,成了如今狀態。
不過即便戰敗退卻,但長青仙宗體量依舊在這,將近三倍於九州仙門,弟子真仙的數量,總體實力還是遠勝於九州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