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類似於這種技巧關鍵,就屬於各大道脈的真正傳承隱秘了,是不會訴諸於經文之上的。
這也是陸淵再看多了道經之後,對於各種咒法儀式,就在沒什麼興致的原因之一。
很簡單。
人家擺出來的都是空架子,樣子貨,你就算看得再多,沒核心技術,又能有什麼用?
而等你有核心技術了,那自然也有相配套的法術。學習其它的咒法,又不配套,同樣也沒用。
陸淵又不是神棍,不指著這些表面功夫去騙錢,當然不會浪費時間,去學這些有的沒的。
略過咒文的內容往下看,就是一些見聞遊記了。
這位雲霄子道長,卻是位喜歡遊歷天下的人。
據其所述,天下有四海八荒,五洲十地,而越國所處這片區域,不過是五洲中的東洲,位於東海地界。
除了東洲之外,還有南洲、西洲、北玄洲,南玄洲。
五洲之中,東洲最大,面積幾乎相當於其它四洲之和。
東洲人口也最多,物產文化最為繁盛,有大小數百國。其中最大者可比梁、越、周等國,最小者就只相當於越國的一府一縣,旋起旋滅,宛若浮萍。
東洲往西,便是西洲。該洲與東洲相連,但連線處甚為短窄,不過數十里,通道南北,便是海洋。
西洲地處西海,該地多為荒漠野林,文化稀疏,人口稀少,建國者極少,多為蠻荒部落。該地之民愚昧,野蠻懶惰,長得極醜,猶如惡鬼。故也有人稱之為羅剎之地。
南洲與東洲隔海而望,地處南海,面積只相當於兩三個大越,周圍列島環繞,其上人煙比之西洲更稀,甚至都還沒建起國度,都是些野人部落,愚昧無比。
北玄洲與南玄洲地處孤淵海,此地倒是文化興盛、人口繁茂,建國不少。但該地之民野蠻,崇尚血祭,巫蠱盛行,人多愚昧,也不足為提。
以上這些,就是那位雲霄子道長,花了百年時間,周遊五洲四海之後,所得的經歷總結。
遊歷篇兩萬餘字,可謂是極大的擴寬了陸淵的視野,也讓他第一次知道,世上竟然有五洲四海之說。
此前他閱讀諸多經文典籍,裡面提起天下之廣,多以上古三帝劃分的九州十域來論。
可上古三帝的九州十域,按照雲霄子的道經所言,區域只侷限於東洲、東海,甚至只佔了這兩大洲海的一部分。
相較於五洲四海來說,只是一隅之地而已。
“按雲霄子的遊歷所述,其它各洲各海,都有修行之士,不過修行的體系,與東洲、或者說與大越這邊,大不相同。
有巫術、血術、鬼術、蟲術、神道等等……
就連最基礎的武道之術,也大有相異,不盡相同。
這天下之大,何其廣乎?”
陸淵看完全經,合起書後,不由長嘆。
雖然雲霄子用來講述自己遊歷的文字,只不過兩萬餘,但卻已經把他從一個視角,帶到了另一個視角,不在侷限於大越一地。
“就是按經上所述,整個五洲四海,最為繁華強盛之地,還得是越、梁、周這幾國所在區域。
而其餘,不管是東洲別處,還是其它四洲,都較之此處差了不知多少。
如此來看,上古三帝,劃分九州十域,或許並非是他們不知道,天下之廣,而是完全看不上其它的蠻荒之地,不屑於劃入其中。”
陸淵想到這種可能,深覺,或許這便是真相。
畢竟上古時候,理論上講,仙靈之氣是比現在強上不知多少的。
那個時候的上古三帝,在神話傳說之中,那是真正的大神一流。
雲霄子都能遊歷五洲四海,這等人物,不可能做不到此事。
而知道又不說,除了瞧不上,好像也沒別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