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直到如今,四國合眾聯盟依舊還在,西川國如今依舊是楚國的盟國。
在這種境地之下,對方淪落至此,楚國說什麼都有一點義務,去幫助對方。
這種情況之下,西川國不求楚國出兵幫它復國,而是請求楚國接納西川國殘餘的一點兵馬民眾,可以說是相當卑微了。
卑微到陸淵此時聽了,也不免生出些許不忍慚愧。
因此想了想,他終於鬆了些口,出言問道:“接納了西川國,西川王與貴寺僧眾,可曾想過去處?”
接收西川國剩下的領地和民眾,對楚國來說自然沒什麼問題,相反接受了這殘餘的幾萬民眾,還能很好的增強楚國國力。
但濟慧和白鳳寺這些僧眾,接納起來就沒那麼簡單了。
對方可是一位先天宗師,和幾百、甚至上千名擁有武功的僧人,這麼一股龐大的力量,如果不妥善處置,陸淵可不放心任由他們在楚國境內遊蕩。
而且說實話,以楚國如今的體量,也沒法安置一個先天宗門。
地方上有那些不受楚國直接管控的一流江湖門派,就已經夠讓陸淵頭痛了。
如果再出現一個先天宗門,那不就是明擺著,在楚國境內培養出一個武林盟主,在江湖上培養出一個巨無霸來嗎?
到時候若是這位武林盟主有什麼心思,稍稍配合外人鬧騰一下,那對於楚國來說就是一個災難。
所以對陸淵來說,接收西川國沒問題。但白鳳寺的這些僧眾,是否要接收,則值得考慮與深思。
不過對於這個問題,白鳳寺那邊似乎早就有所考慮,此時聽到陸淵詢問,惠安答道:“若大王願意收留,敝寺上下僧侶,包括濟慧師伯在內,皆願為大王效命。
只求大王在楚國境內擇一地,讓我等重建山門即可。
若大王不願意收留,我等只求大王能放開道路,讓我等通行。
我白鳳寺雖遷來西川,但在寧國臨海郡內,也還剩下一些別脈基業。敝寺與金陵公卿,也有些交情,可以遷回臨海郡,重新建起白鳳寺。”
惠安給出了兩個選擇,收留或者借道放他們離去。
嗯,他們的選項之中,並不包含漢中國。
雖然漢中國確實離得近。
但如今形勢已經很明朗,隨著西川國故地被南詔國佔領,漢中國已經面臨著南北夾擊的不利局面。
甚至此時周國都有可能要攻打漢中國了。
以對方那孱弱的國力,白鳳寺上下分析過後,並不認為對方能夠在這種局面下支撐多久。
或許要不了兩三年,頂多三五年,漢中國就有可能不上西川國後塵,在疲憊不堪的戰爭之中,迎來滅亡的結局。
這爭霸天下的遊戲,是那些強國大國的專屬。
像西川、漢中這種連一郡之地都沒有的小國,根本沒資格插手其中。
硬要加入進去,後果就是如今的西川國。
已經有了這種深刻體驗的白鳳寺僧眾,才不想再一次經歷這種煎熬抉擇。
而且即便他們想要加入漢中國,漢中國敢不敢收也是個問題。
連楚國是否要接納白鳳寺,都顧慮重重,擔憂招來隱患。
就漢中國那個體量,它真敢接收白鳳寺,是真不怕對方來個鳩佔鵲巢,借殼上市嗎?
所以基於以上考慮,為了以後安穩,為了宗門傳承,白鳳寺就算要遷移,也只會遷往大國。
如楚國、寧國這些。
而若是這兩國都不接受,那就只能考慮周國、梁國了。
以白鳳寺的底蘊籌碼,在這大爭之世下,總不愁尋到合適的買家的。
畢竟怎麼說也是一位先天宗師,好幾百位武功不俗的僧人。
這股力量利用好了,那可是能極大增強國力的。
而作為考慮之一的楚國,陸淵在聽了惠安的條件之後,沉思許久,然後緩緩道:“石城東南六十里處,有一座龍遇山。此山鍾靈疏秀,風景極盛,向為西南名山。
若是貴寺不棄,可遷至此處重建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