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們同樣也是不幸的。
因為今年錄取計程車子任職,基本九成以上,都是才剛剛打下來,正在設府置縣的西南夷之地。
這裡亂兵橫行,數不盡的蠻夷,甚至戰亂都還沒停歇,可謂是一等一的兇險之地。
來這裡做官,一個不慎,就有可能被不知從哪冒出來的夷人給殺了。也有可能因為水土不服,被此地大量的瘧疾障病,給予奪取與性命。
所以當任官職位安排下來後,大量被分配到西南以做官的新舉人,在看到自己的任官地點之後,不少都嚇得寧願被奪去功名,也不肯去赴任做官。
好在這些人並不多,也就寥寥二十餘人罷了。
當這些人被罷官免職,做出了剝奪功名的處罰後,其他一些新舉人雖然心中不願,但還是選擇了聽從調令,去往新設的府縣做官。
不過有人畏懼,便有人歡喜。
來黔中郡做官,危險是危險了,但這裡一片白地好作畫。
你稍微有點成績,便能很快被上官看到,然後越級擢升。
故而,對於有志於更高位的官員來說,來這種地方,反倒更加順遂他們的心願。
趙羨之,便是這諸多調來黔中郡的官員中,抱著此唸的官員之一。
如今看來,得了楚王認可他,也確實得償所願。接下來,只要他能把這邊的事幹好,今後有的飛黃騰達了。
……
巡視完了輕水縣,陸淵又接連去了好幾個府縣,一一檢視當地情況,最終結果,還是令他大體滿意的。
雖然並不是所有官員,都像趙羨之那般有能力,將縣中諸多事物處理的井井有條。還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幫著縣內的移民和夷民解決生計問題。
但新朝新氣象。
大楚如今選拔上來的官員,縱然能力上有些欠缺,但心氣還是很不錯的。
來到官位上,也能完成基本的職務要求,按照上司的命令,把各項任務處理妥當,並沒鬧出什麼大亂子。
還是很有效的安撫了當地夷人與移民的。
只要這些官員能夠按照現今的態勢,逐步穩定地推行陸淵定下的各項政策,那麼相信不用十年,黔中郡各府縣就能大體安穩了。
過上二十年,此郡便可王化大半,達到宋國九真郡那種程度。
再過上四五十年,此地應該就和內陸郡縣差不多了。
最多最多,也就是有一些類似於以前的五毒教和生苗那種,窩在山林裡,不斷打游擊的叛逆分子罷了。
但這些都只是蘚疥之疾,雖然偶有痛處,但影響不了大局,可以忍受和控制。
因此巡視完這一圈後,陸淵總算放下心來,領著人返回了前線大營。
回到了營中,他也沒歇下來,而是立刻讓人擬詔。
這份詔命是發給邢部的。
大體內容也很簡單,就是讓刑部將國中觸犯了律法的罪犯,不管是犯了死刑重罪,還是偷盜鬥毆的中小型罪犯,以後通通都改成流叛黔中郡。
國內的那些百姓,不是害怕這邊的窮苦危險,不願意響應號召,移民過來嗎?
陸淵思來想去,也沒什麼好辦法,能解決國內百姓的認識印象。
因為事實本來就是如此。
相比於國內,這裡確實更窮,也更危險。
那麼既然招不到自願的人,他索性也就放棄了這條路子,直接改用強迫的了。
不過不是強迫良善百姓,而是強迫那些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