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中郡搜刮了兩萬禁軍,將其派往西川郡後,陸淵便暫時放棄了那邊的事情。
如今該做的,能做的,他都已經做完了。
剩下西川郡那邊,最後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也只能聽天由命了。
反正再怎麼壞,也不至於把西川郡都給丟掉。
頂多就是西川國會被南詔國給滅掉。
這對陸淵來說,雖然有點難受,因為這會令西川郡身邊多出一個強敵。
畢竟南詔國可是地廣萬里,擁兵數十萬的大國。可不是西川國那種地不過兩千裡,兵不過數萬的小國。
跟南詔國做鄰居,和與西川國做鄰居,完全是兩種情況。
但再難,也不過是讓西川郡的邊防壓力,大一點罷了。
南詔國雖強,但還不至於能威脅到楚國,因為楚國更強。
因此對於西川地區的局勢,陸淵重視,但不會過度重視。
眼下他更多的精力,還是投注在了黔中郡這邊。
送走了兩萬禁軍之後,黔中境內剩下的禁軍,也就只剩下兩萬一千人。
這些人經過數月排程,已經被陸續安置到各縣各府,陸淵除了保留一千人作為自己的親衛直屬以外,並沒有在身邊留下更多兵力。
不過也因為大量兵馬被調走,所以如今的黔中郡除了維持地方治安外,也做不了其它什麼事情了。
因此這些天來,陸淵也沒繼續去剿匪,而是領著親衛,在各地府縣巡視起來。
黔中郡新納,地方上大量的夷人土著,對於從東邊而來的征服者,並沒多少認同。
此時臣服,也不過是畏懼強大的武力,加之自身沒多少抵抗力量,不得不如此罷了。
因此,為了保證地方安穩,除了派遣禁軍,加強地方武力之外。陸淵作為君主,領著兵馬在各地巡視,也同樣是威懾地方,收攏人心的手段之一。
同樣的,去各地巡視,也能看一看黔中郡到底是個什麼情況,瞭解一下當地民情民生,督促一下地方政策的執行。
就比如,現在陸淵最的移民情況。
……
八月初三,峨山府。
這一日,陸淵領著親衛,來到該府巡視。
峨山府位在黔中郡西北,此府再往北去,便可達渝中府。再往西去,便就是會川國。而會川國再往北,便就是正在被十數萬南詔軍圍攻的盤石府。
可以說,該府的位置,承接東西南北,算是極為緊要了。
尤其是此府之中,還屯住著藍照雲率領的一部兩萬禁軍,是如今徵夷大軍之中,最大的一股力量之一了。
因此在黔中郡城石城附近巡視完之後,陸淵便一路馬不停蹄,往此處而來。
一路巡視而來,陸淵稍稍留意了一下地方民生。
如今黔中郡設郡置縣,也有大半年了。
隨著各地府縣官員陸續到任,分配到地方的移民漸漸安穩,尤其是各部禁軍的到來,地方各處迅速的恢復了平靜,開始慢慢發展復甦起來。…
此時一路所過,雖然依舊能看到大量荒廢的村莊房屋,道路兩旁的農田也有大片拋荒,無人耕種。
但到了一些人口聚集點,一些已經穩定下來的村落,卻已經開始恢復生產,重新種植起水稻來。
尤其是縣城附近,因為有著新到的移民加入,這種耕種生產更加明顯,城池附近大片的農田都已經重新利用起來。
綠油油的稻禾遍佈郊野,今年夏收之後的第二季稻,已經種下。
等這輪秋稻收穫,去年那批遷徙而來的鬱林郡移民,也就算在黔中郡徹底站穩了腳跟。
而他們站穩了腳跟,也就等於楚國在黔中郡這片地界上,站穩了腳跟。
只要這些人一代代繁衍下去,過上百八十年,這裡就是大楚永遠不可分割的一片土地。
看見這一幕幕情況,以及這些日子,持續感受到的氣運增長,陸淵心頭自然欣喜不已。
所以等到了府城的時候,見到該府知府陳元修時,態度都好上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