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殺個人頭滾滾,怎麼確立朝廷對地方的權威,確立大楚在這裡的王法,怎麼讓那些生性兇悍野蠻的夷人臣服?
一時間,原本剛剛安寧的黔中郡,又再度生起無數兵戈與塵囂。
只是這一次。
受到屠戮的,不再是地方上的移民,和已經開始編戶的夷民。而是那些不服王化,野性難馴的部落夷人。
……
正當陸淵在黔中郡,大搞治安,加強統治問題的時候,其他各處,也都開始了自己的大動作。
在粗粗控制了秦藏川和赤炎城一代之後,在神武五年四月初,已經擴軍到五萬的李雄,又繼續發揮自己精進勇勐的作風,向沙池一帶黎川帶領的大長和軍發起進攻。
然而經過這段時間的籌備,黎川已經從國內後方,陸續抽調來了三萬兵馬,此時兵力上已經與李雄相等,士氣方面則更遠勝之。
因此雙方交戰一陣,李雄手下夷兵軍心動搖,最終被黎川抓到機會,大破之。
李雄丟了萬餘兵馬,只得率著剩下敗兵,退往赤炎城。
黎川則趁機進逼,收回了數座丟掉的城池,領兵包圍了赤炎城。
而在這時候,李雄控制的秦藏川后方,也因為他的戰敗,生了騷亂,隱隱有發動叛亂,響應黎川的趨勢。
緊急之下,陸淵連忙下令,讓東岸的一萬禁軍渡河,入駐龍和城,這才威懾住的地方那些蠢蠢欲動的夷人,令他們不敢造次。
之後黎川圍著赤炎城打了月餘,損兵過萬,但依舊奈何不得,最終因為軍糧貴乏,同時夏收將至,不得不引兵退還。
而李雄經此一遭,也不敢再像先前那般魯莽大意,沒敢再繼續進攻黎川鎮守的沙池,而是留下了三萬兵馬,讓自己弟弟李壽鎮守赤炎城。
他本人攜帶著幾千殘兵,返回秦藏川,一邊繼續募兵,一邊等待夏收,慢慢舔食傷口。
不過按照李雄的奏報,他現在已經改變了策略,不再去硬啃前面被黎川嚴密防守,金銀的鐵桶一樣的沙池城。
而是打算先繼續向南擴張,把昆海南邊剩下一片區域,也就是正在與李良隔河對峙的陸川一帶大長和軍,給吃下來。
等拿下了這昆海南部的最後一塊拼圖,擴大了自己後方之後,再調過頭來北上,繼續與黎川爭鋒,嘗試著向昆海北邊突破滲透。
對此,陸淵樂見其成。
甚至還給李良下達命令,讓他配合李雄行動,兩邊一起,先解決自己南邊的隱患再說。
昆海這邊打的熱鬧,南邊大理國銀生一帶,此時也戰火飄揚。
在修整了數月之後,於今年五月份,已經取得了初步溝通的蘇國與宋國,開始聯合出兵,從東南兩個方向,向著大理掌控的銀生城進攻。
而大理國內,面對兩國入侵的巨大危機,除了已經掛帥的平川王外,國內的神宮大巫祭也終於出手,領著一幫神宮巫祭,加入到了戰場前線。
此時大理國已經聚集了三十萬大軍,在銀生城一帶,與蘇、宋兩國交戰。
雙方你來我往,打得不可開交。
但大體上,卻還是大理國佔據了上風。
畢竟大理有著兵力上的優勢,以三十萬大軍對,蘇、宋兩國十五萬大軍。
哪怕大理的這些兵馬,大半都是民團性質,戰力不堪。但靠著不怕死消耗下來,依舊讓蘇、宋兩國有些支撐不住,漸漸暴露了幾分頹勢。
好在即便如此,以這兩國的實力和體量,倒也還支撐得住。
前線兵馬打完了,大不了從後方補上來就是。
蘇、宋兩國,都是人口過百萬的大國,有足夠人口支撐他們跟大理國進行消耗。
甚至以兩國的體量,真的耗到最後,大理才是撐不住的那一方。
因此,南邊戰局雖有不利,但倒也沒出現太大問題。
反倒是北邊,出現了變故。
神武五年七月,剛剛在黔中郡結束完初步治安整治工作的陸淵,接到了一分從西川郡傳來的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