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隊打光了就再派一隊,一隊造反鬧事就殺光一隊,然後再派下一隊。
靠著這如此血腥手段,整個渡河大軍,沒日沒夜的打起了龍和城。
如此廝殺月餘,在後方補充了數次兵馬,將所有九萬夷軍全都派來後,並且最終戰死了七萬之後。
大長和軍終於堅持不住,那位神宮大巫祭,也被李雄不要命的打法嚇住了,最終不得不棄城而走,領著數千殘兵,逃向了後方。
至此,龍和城終於拿下。
楚軍取得了在西岸昆海地區,第一座城池要塞。
…
楚國對大長和國的戰事,終於再度取得了重要突破。
而整個西南夷地區,不僅僅在龍和城爆發了大戰。
在大理通海國,蘇玄歌也率著蘇國十萬大軍,與匆匆趕來救援的大理國五萬兵馬,展開了一場大戰。
在經歷了數次血戰之後,蘇軍終於擊敗了大理國與通海國的聯軍,前後斬俘七萬,最終打下了通海國。
大理剩下的幾萬殘兵,狼狽的逃到了後方,開始在銀生一帶重新組織防線。
而在黑齒國一帶,謝寧帶著宋軍,在快速擊敗了此地十國之後,也迅速北進。
於銀生地區的利潤城,遭遇了大理國的阻擊。
敵方領兵的是大理國的平川王,這是大理國宗室的先天宗師,現任大理王的親弟弟。
對方領著五萬兵馬,與謝寧在利潤城一帶交鋒,雙方交戰數次,互有勝負。
宋軍無法擊敗對方,最終被阻於利潤城下。
不過蘇軍打到了銀生一帶的訊息,也漸漸傳到了利潤城附近。
謝寧在聽聞之後,也迅速派人過去聯絡溝通,準備與蘇玄歌合力,一起對付大理軍。
那邊又一場新的大戰,正在迅速醞釀之中。
至於西川軍。
在得了陸淵命令的韓順,領著一萬西川郡兵趕來會合之後,原本新生退意的濟慧,終於又再一次有了信心。
最終領著兵馬,退守到了磨些國的香城,在那裡與劍川國的十五萬大軍交戰。
從目前情況來看,有濟慧這位先天宗師看著,兩國聯軍守的還可以,劍川軍無法撼動香城,此處暫時無憂。
倒是劍川國背後的南詔國,態度有些詭異。
自己屬國被攻擊了,南詔國也沒派兵救援,只是任由劍川國去解決濟慧。
大長和國與大理國接連遭到入侵,求援信使一波波發來,但南詔國依舊沒有理會。
既沒說是否派兵援助,也沒明確拒絕,就這麼拖著。
除了在都城附近集結了十萬兵馬外,南詔國再無任何異動。
誰也不知道對方打的什麼心思,詭異的有些讓人害怕。
但僅從目前情況來看,西南三大夷國,面對陸淵發起的合縱聯盟,已有兩國被打的節節敗退,丟失了大片領土。
剩下一個南詔國,也詭異的保持了平靜。
僅從明面上的局勢來看,楚、蘇、宋、西川四國聯盟,已經取得了輝煌的大勝,積累了足夠優勢。
這一次合縱伐夷,似乎將要如同弘道七年的北伐一般,以勝利走向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