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很快就過去了。
在這個新年第一月,陸淵依舊沒等到丹鼎道的訊息。
這個道門大派,似乎就真的如他所猜想的那般,選擇了忍氣吞聲,沉寂下去,沒有派人來複仇。
那邊沒有動靜,倒是合縱聯盟這邊,隨著正月過去,各項訊息接連傳來。
首先是寧國那邊。
在接近正月末的時候,經過數次輾轉,那邊的情報總算送了過來。
在去年年末的時候,蘇王蘇玄歌在解決了國內的叛亂之後,不顧國內剛經戰亂,還未修養生息,就毅然決定,出兵征討西南夷。
這次蘇國一共出動了三萬禁軍、三萬府縣兵和四萬民團,沿鬱林郡始安府突然殺入了大理國。
如今交戰一月,在蘇玄歌的親自率領下,蘇國大軍迅速擊潰了大理國的東部附庸和通水國,直接佔了該國的東部重鎮目則城,奪下了在西南移的第一個根據點。
此時蘇國大軍正乘勝追擊,目前已經打到了通海國的中部樞紐步頭城。
只待打下此城,蘇國大軍便可直接兵臨通海國都建水城,徹底覆滅這個西南夷國。
不過通海國作為大理的方伯附庸,實力與烏蠻國相差無二,國內雖然沒有先天宗師,在頂尖戰力的差距上差了點。
但其他一流高手,卻也是不缺的。
因此此國面對大敵壓境,亡覆之危時,也拼了命的在抵抗。
此時已經聚集了三萬兵馬,屯駐在步頭城,正準備拼死阻擊蘇國的大軍。
同時在後方國都建水城,其實也在拼命動員兵馬,預計還能湊出五萬大軍,參與守城。
雖然這些倉促湊出的兵馬,實力都不怎麼樣,與鄉勇民團沒什麼差別。而且面對蘇玄歌這位先天宗師,他們想要抵抗也很艱難。
但怎麼說也是八萬大軍,如果一心防守的話,蘇玄歌想輕易解決他們,也沒那麼簡單。
以目前形勢來看,沒個兩三月時間,蘇軍是別想解決此國了。
但兩三月後,通水國遭到入侵的訊息,早已傳回他們的宗主大理國那邊。自家附庸遭到突襲,在有著楚國這個前車之鑑在,大理國自然不可能坐視不管。
可以預見的,來自大理國的援兵,應該很快便會發往通水國。
“等到三月份左右,應該就可看到蘇國與大理國大戰了。”
陸淵看完這些訊息,心中做下這些判斷,搖頭笑了笑,又拿起另一份情報:“不過有宋國幫著分擔壓力,蘇玄歌應該要好受許多。”
由他組建的合縱聯盟,原本約定的是神武五年正月元宵之日,四國一同進兵。
但不知道是不是受他楚國這邊,周青突破先天的訊息刺激的緣故,合縱四國,全都紛紛提前發動了攻勢。
這次寧國將出兵日期,提前到了去年年尾,宋國那邊,也做出了同樣決定。
在去年十二月二十日的時候,才剛建國登機不久的宋王謝寧,就在國都宋平城外祭天閱軍。
然後等祭典結束,就直接下令,受閱的五萬禁軍北上,征討大理國。
不過與蘇國攻打的通水國不同。
這次宋國攻打的,乃是屬於大理直接管轄的,位於大理南部的黑齒十部夷國。
這些黑齒夷國都是小國,基本一國都只有數萬十數萬人口,只能湊出幾千上萬兵馬,實力孱弱不堪。
因此在面對宋國突然入侵之後,根本就來不及反應,瞬間就被滅了四個夷國。
剩下六個夷國,到最後雖然也反應了過來。
但這些夷國分屬不同國家,雖同樣有著一個宗主大理國在管轄著,但到底代表著不同利益。
此時面對大敵入侵,他們根本湊不到一塊去,都各自舉兵自己國都,只想保護自己利益,聯軍什麼的是別想了。
可就他們倉促下,聚集的幾千或一兩萬人,又怎麼可能擋得住宋國如狼似虎的大軍?
在這種危急時刻,一個個還只想著自己,不肯幫別國抵擋敵人,最終也難逃被各個擊破的命運。
“現在最新的情報,是正月初六送來的,距離現在也有二十餘天了。這麼長時間,那位宋王若能抓住機會,速度快的話,此時可能已經攻下這十個小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