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淵打的這是滅國之戰,至少都奔著奪下一郡之地的目標去的。
這種級別的戰爭,束手束腳的去打,最後又能得到什麼好結果?
‘難不成最後還是要動用內庫?’
陸淵心中這般想,嘆了口氣的同時,看著眼前重臣,臉上卻還是平靜道:“這個無憂。今年蘇國、南海國的援助已經輸來,五百萬兩銀子都入了賬庫。
有這筆銀子,就算明年開始,只有南海國的三百萬兩銀子援助,也能讓大軍撐個三年了。”
崔長青聞言,不由點了點頭,然後無奈道:“只是這樣一來,大王此次討伐大長和國,便不能把戰事拖延太久,最好能在三四年內結束了。不然時間拖久了,朝中財政就無法支應了。”
只是雖然這麼說,但崔長青對此,卻也沒抱多大希望。
滅國之戰,哪是那麼輕易,就能結束的。
以大長和國的體量,楚國想要吞下對方,不做好打個三五年,甚至上十年的準備,是別想完結的。
畢竟大長和國位處西南夷,那邊局勢實在太過複雜了。
眼下對方國中內亂,自己打的不可開交,那自然沒多少人去管,因為這屬於西南夷的家事。
可如果是代表著東揚人政權勢力的陸淵,領著大軍殺了過來,這其中含義就不同了。
其它兩位西南夷霸主,大理國、南詔國,能不生出別的心思?
他們會不會認為,楚國出兵大長和國,是東揚人既接連消滅了苗、羌、蠻、越等族之後,終於開始把手伸向了西南夷,想剿滅他們這些夷人了。
而若是這般想,那性質就截然不同。
一下子從原本的單純國家爭霸,給上升到了種族之爭,文化之爭,存亡之爭。
到時這兩國心生忌憚之下,派兵干涉大長和國內亂,然後三國合兵,一起對抗陸淵,也都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
所以這一戰,從來都不是什麼討伐大長和國,這根本不是重點。
重點是陸淵代表的東揚人勢力,在經過了上千年的時間後,終於打破了原本的默契,開始插手到西南夷的地盤上,開始對他們這些夷人下手了。
這才是這場戰爭的關鍵核心。
正是因為有著這種分量在,陸淵才會對出兵大長和國的事情,一直顧慮重重。
不僅是沒有錢糧,更是有些擔心,戰事一旦打起來,開了這個頭,那就再也沒法結束了。
到那時,一場大戰,打個十年,真不是虛言。
畢竟陸淵面對的,是以西南夷三國為首,有著六七郡廣大的地盤,人口過千萬的整個西南夷勢力。
跟對方打,不亞於此時跟寧國開戰了。
兩邊本就是同一個體量的勢力。
西南夷唯一比寧國差的,也就是人口更少,兵馬沒那麼精銳,地盤也不夠富庶。同時並不是一個整體,而是分做三股,各自為政,並沒有那麼齊心罷了。
但即便問題多多,以楚國的體量,想和這種龐然大物爭,壓力也是極大的。
若非是如今財政收入翻倍,周青就要先天,同時孫思文也在加緊追趕,楚國各項軟硬實力都迅速膨脹的話,陸淵也是不敢輕易做這個決定的。
而如今好不容易決定下了,蘇國又給他來了這麼份“驚喜”,出征前遇此挫折,這個徵兆實在太不吉利了。
清楚這是個修仙世界、同時修煉了氣運之道的陸淵,此時都有些懷疑起來,自己這決定是否正確了。
不過還不等他沿著這條線細思,旁邊的弟子李良,在聽了兩人對話後,卻又提出另一個思路:“大王,左相所言,確實有理。沒了蘇國的軍費援助,此次出征平添了許多困難。
不過以臣看來,贏錢方面的損失,其實並不重要。
此次蘇國內亂,或許於我等討伐大長和國之計,也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