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如今,石城外的四個方位,東營和南營兩處地方,都在楚人毫不顧惜夷兵傷亡的勐攻下,盡數丟了出去。
剩下北營和西營,雖然還掌握在黎川手中。
但看楚人毫不停歇的勐攻態勢,還有那從後方不斷徵集而來,彷彿洗不乾淨的夷兵。
他便知曉,這仗打不下去了。
繼續停在此城之下,不僅剩下的兩處營寨守不住,就連手中僅剩的大軍,也將不斷消耗在這裡。
這些也就罷了。
只要能殺死敵人,赤黎大神的子孫不懼怕犧牲。
可問題是,他們在這裡堅守,與他們廝殺的也不是楚人,可是那些背叛了赤黎大神的叛徒。
那些叛徒殺的再多,楚人都不會心疼,人家直接就去後方再抓人了。
這樣打到最後,死的都是赤黎大神的子孫,楚人不會有絲毫損失。
面對這種情況,黎川當然不能坐視下去。
那些楚人的卑鄙超乎了想象,實力也極其可怕,為了大長和國,為了赤黎大神,他不能把最後僅有的力量,無意義的消耗在這裡。
所以撤軍。
撤到後方,依靠瀘水構建防線,以此來阻擋楚人的攻擊,就成了他手中唯一的選擇。
“等在瀘水那邊堵住楚人,暫時穩定住防線後,就可以等待大理、南詔那邊的訊息,等他們派出援軍了。
這些楚人根本不是我們一家能擋得住的。
看到我們敗得那麼慘,那兩家只要不傻,就一定會派兵救援。
只不過這樣,要割讓出去的利益,就要更多了。
不過為了黎氏基業,為了赤黎大神,只要能維持赤黎族的生存,付出這些代價,也是能接受的。”
心中這般想著,黎川眼神漸漸堅定,已經有了覺悟。
他站起身來,看向外面。
收到命令的各部將軍,此時一個個正走了進來。
‘該結束這場無意義的流血了。’
黎川心中一嘆,然後望著這些人,神情恢復了往日的威嚴。
……
神武四年十月。
歷經兩月血戰,在損失了數萬兵馬後,大長和軍統帥黎川終於堅持不住,引兵撤離石城。
楚王陸淵見此機會,率軍趁勢勐攻,連破敵軍數次,斬俘數萬。
最終,黎川率著七萬餘殘兵,狼狽退到了瀘水西側,屯駐於龍和城。
隨後大長和軍,開始嚴防瀘水各部渡口,楚軍試探著攻了幾次之後,無法突破,最終只能與敵隔河對峙。
至此,從北邊會川國,一直到南邊弄棟國,大長和軍與楚軍之間,陷入了長久對峙之中。
……
瀘水,安寧城。
“真是麻煩啊,躲到了河對面,徹底當起了縮頭烏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