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時,就有好幾個方陣計程車兵開始出現騷動,更有人直接宣佈反正,對著旁邊夥伴倒戈一擊。
眼看著大軍譁變,李雄當然立刻讓人去鎮壓。
可還不等他穩定軍心,穿對面的大長和國就抓到機會,立刻派遣精銳渡河強攻。
而黎川與神宮大祭司,更是立刻動手,牽制住了李雄,使他無暇它顧。
軍無戰心,內訌四起,大敵強攻,自顧不暇。
在此情況下,李雄領的大軍實力本就不如對方,有哪裡還頂得住。
只是戰了一個時辰,就全線潰敗。
眼看事不可為,李雄只得抽身戰團,從兩位強敵的圍攻下狼狽逃竄。
領著一股殘兵,敗逃了回去。
等到逃到後方的長郡城一清點,原本還有九萬的兵馬,竟然只剩下了五萬餘。
有四萬人,丟在了曲扼川。
不過當時兩軍打的並不激烈,這四萬人,估計戰死的也就幾千。
剩下估計不是投降了,就是逃散了去。
但不管怎麼樣,此戰李雄大敗是無疑了。
而更讓他難受的是,大長和國在曲扼川取得大勝之後,又繼續領兵西進,僅隔了兩天,就打來了長郡城。
此時李雄剛剛收攏殘兵,還沒來得及整頓,重新穩固軍心呢?
這時敵人大軍又至,哪裡又擋得住?
只是在城中堅守了十餘日,最後扛不住對方勐攻,同時城內大軍再次譁變,斬殺了李雄派去的心腹將軍,開門放人入城。
於是這座城又沒守幾天,李雄又不得不再領著殘兵敗逃。
這一逃又是三百多里,一口氣逃回了烏蠻國的首都石城。
回到了國內,稍稍鬆了口氣的李雄再清點人馬,結果就發現,此時手下竟只剩下兩萬多人了。
而在半年前,他手中可是擁有著十六七萬大軍的。
想到這短短半年內,自己連戰連敗,不僅丟了數千裡之地,將數年戰果一朝盡送。
此時就連原本視為囊中之物的烏蠻國,都難以保全,馬上就要被人打到國都了。
這接連打擊之下,原本還雄心壯志,想著鯨吞整個大長和國,再度復立蜀國基業的李雄,就不由悲從心來,大受打擊。
原本的那些豪氣,也在接連的失敗下,幾乎消失殆盡。
所以當李壽帶著楚國的條件回來,原原本本轉告給了李雄之後。
…
這位西蜀梟雄,卻是再也保持不住自己的驕傲,在陸淵那近乎苛刻的條件下,選擇低下了自己的頭顱。
沒辦法。
幾年前,在西川折騰了一遭,最後沒風光兩年,就被人打的狼狽逃竄。不僅國家丟了,就連羌族也捨棄了,只能帶著百來個心腹逃走,來到這蠻夷之地。
好不容易到了這裡,穩住腳跟之後,自己再接再厲,苦心經營,逐步滲透架空了烏蠻國朝堂,掌控了此國大軍。
接著發起叛亂,想要一統整個大長河國,再創基業。
結果同樣沒風光兩年,自己的十餘萬大軍就被打了個乾淨,數千裡疆土也丟了個乾淨。
此時喪師失地之下,手中竟只剩下的這兩萬多兵馬和一座石城。原本帶來的百餘親信,此時在接連的戰敗之下,也只剩下四十餘人了。
甚至就這最後點家當,也還不知能保住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