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他很快就要老死了。
而自己死後,南海國就沒了先天宗師庇佑。到時兩個強大盟友在側,全都擁著數十萬兵馬。
這許多大軍,誰知道是防備寧國的,還是盯著自己的。
都說人老成精。
嚴望秋只是老了,很多事情都有心無力,不想再動彈了。
但這卻不意味著他老湖塗了。
怎麼著,也是活了一百多歲的人,一些事情的彎彎繞繞,陰謀詭計,還是瞞不過他的。
而南海國的這次脫離腳步,自然也引得楚國、蘇國不滿。其中蘇玄歌更是派出使者,前往南海國進行譴責。
陸淵那邊,同樣也派出使者。
但卻不是去譴責的,而是交流感情,給嚴望秋送些禮物,以安這位盟友之心。
同時則詢問,原先南海國答應楚國的各種援助,是否還算數?
在得到了援助依舊作數的回答後,陸淵對於此事,便也就不多管了。
反正不管是蘇國、還是南海國,他也沒指望兩國真的能跟自己一條心。
只要他們答應自己的好處還依舊作數,能繼續出錢糧,幫自己養著日漸擴張的大軍,這就足夠了。
不過即便如此,三國之間,在此事之後,盟約已然出現了裂痕。
如今雖然還未徹底決裂,但時間想來已經不久了。
或許等嚴望秋一死,沒了這位先天宗師後,三國之間,便會看見刀兵。
畢竟,陸淵這邊有南海、蘇國兩國援助,自己也差不多有兩郡之地,所以才養得起二十四萬兵馬。
可蘇玄歌的蘇國,才只有一郡之地,國內賦稅又被陸淵割去了三分之一,卻養著十萬兵馬。
如今雖然能靠著對內橫徵暴斂撐著,但這顯然不能長久。
若不快點尋到新的財源,那麼這如今養起來的十萬雄兵,可就不是蘇國的鎮國支柱,而是禍亂之源了。
收不到餉銀的武夫大爺們,可不會管你國家是否艱難,百姓是否困苦。
他們只知道,你不給我發錢,扣了我的餉銀。那麼既然你不給,就別怪我自己動手拿了。
面對拖欠軍餉的事情,縱然你是先天宗師,這點也不好辦。
當初武安侯那麼厲害,可在進入西川平蜀的時候,後勤被斷了,手下大軍不照樣譁變嗎?
連武安侯都做不到的事情,蘇玄歌一個半路出家的國君,就更不可能做到了。
所以在龐大的財政壓力下,蘇國對外擴張,已然成了一個必然之事。
區別只是如今的蘇國,還能撐幾年。
這場對外的擴張之戰,打的究竟是誰罷了?
從如今的周邊局勢來看,國君即將老死,很快就沒了先天宗師庇佑的南海國,無疑是一個最好的目標。
嚴望秋估計也正是看到了這點,從蘇國不斷擴軍的舉動之中,感受到了危機,所以才會慢慢脫離三國同盟,向著寧國靠攏。
想的不正是盟友靠不住後,能借著金陵朝廷的力量,來保住自己國祚嗎?
至於這麼做,是不是飲鴆止渴,已經將死的人了,也顧不了這許多。
能解一時渴,便算一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