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如此。”
這個時候,李先又再補一刀:“除了長沙國外。北伐之後,寧海國新增了五萬戰兵,同時地方上,還有五萬府縣兵。
而且該國同樣建起了鄉勇民團制度,舉國上下,也有十餘萬民團。
這加起來,便是二十餘萬兵馬了。
南海國那邊,雖沒有學長沙、寧海兩國,但國內也有近兩萬的宮廷衛士及地方府縣兵。
而且該國官員,大多由原本南海派的弟子充任,這些人大多出自南海郡的地方豪強武人。
此些群體,在地方向來勢大根生,多有財力威望。而且族內子弟,也多習武藝。
故而讓他們領軍出戰,或許艱難。
但若有外敵入侵南海國,這些豪強武人,為了保衛家鄉,保衛自己的利益,卻是會拼盡全力的。
到時在地方上,拉出十幾、二十萬兵馬來,絲毫不成問題。
而且這些兵馬都是鄉黨親族,雖然不怎麼通曉戰陣旗號,凝聚力確實不差。又出自武人世家,勇力也不弱。
南海國看似武力孱弱,才一兩萬兵。
但卻是藏兵於民間,實際上也不好打。
朝廷想要攻滅這二國,沒有二十萬兵馬,再有一兩位先天宗師統帥,也是不可能。”
嗯。
這樣算算,如今參與叛亂的三國,兵馬有多少了?
長沙國八十萬、寧海國二十餘萬、南海國也二十餘萬,總數加起來都一百三十萬以上了。
別管這些兵馬質量怎麼樣,就算是民團鄉勇,野戰不行,守城總歸行了吧?
就更別說,這一百三十萬兵馬之中,還有三十餘萬戰兵精銳了。
沉丘只是在心中算了算,對於是否要出兵平亂,就已經徹底沒了心思。
“好了,別說了。”
這位建武天子擺了擺手,止住了還要繼續羅列資料,以勸說自己不要動兵的兵部尚書李先,鬱郁說道:“朕知道這三國難打了,不會出兵了,你別再說了。”
李先聞言,連忙行禮道:“陛下,此三國並非不能滅,只是需要時間等待罷了。待十年後,二十年後,等江東四郡休養生息,以朝廷之力,絕對能滅之。”
只是聽了這話,沉丘卻沒什麼興致,只是點了點頭:“朕知道了。”
面對叛逆,卻不能舉大軍討平之。
這個殘酷現實,令這位新登基的建武天子,內心頗受打擊。
此時已不想再多管這些事情了。
李先見此,也不知該說些什麼。
好在如今已勸住了君王,目的也是達成了,故而只得再行一禮,然後默默退下。
就這樣。
面對站出來,公然獨立叛亂的長沙、南海、寧海三國,面對自己法理受到威脅,國格受到降低的危害。
金陵朝廷這邊,新生的寧國,並未做出什麼反應。
這位才開國沒兩月的建武天子,做起了鴕鳥,縮起頭來,對於這一切當做的沒看見。
而這番姿態表現,在傳了開後,天下無數在觀望金陵朝廷態度的人,頓時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