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雖然說沒人會去管陸淵荒唐無度,甚至都在支援他,但陸淵心境,卻不是一直沉溺享樂之人。
在與藍彩兒歡度一月之後,他便從溫柔鄉中爬了起來,總算抽出時間,開始處理政務。
而這第一件事,便是向來有他總管的軍務。
“大王,自從大王北邊連敗周人,不斷向著江南傳送俘虜以來,臣受命整頓各部戰、苗兵,降卒民勇,日夜不敢安寢。
而今年餘過去,如今各部皆已整頓完畢。
其中北伐之後歸建戰兵,計有七萬八千餘人。六萬苗兵,最終餘有兩萬三千餘人。
按照大王之令,這些殘餘戰兵、苗兵,淘汰老弱,則其強幹,皆重新編練部伍,組建為國內禁軍,最終得軍九萬人。
淘汰下來的一萬餘老弱,則編為府縣兵,分配至各府各縣。
收編的十一萬降卒,同樣也裁汰老弱,擇留精幹,亦留下了九萬人,收為禁軍。
如此禁軍共有十八萬眾,分設九軍,各兩萬人,是為大王九軍。
挑剩下的兩萬降卒,則編為襄陽、西川兩郡郡兵,各一萬眾。
大王從西川郡帶回來的六萬民勇,也留其精壯,也留下了五千,邊為地方府縣兵。
如此統計下來,我長沙國有禁軍十八萬,郡兵兩萬,府縣兵三萬四千,合計二十三萬四千兵馬。
若算上長沙城內的宮廷衛士、城中各衙署兵馬,更是有二十四萬之眾。
兵威之盛,周邊數十國,除去周、梁、越三國外,幾無能比者!”
議政殿內,陸淵坐於上首,聽著下方弟子李良的彙報,微微頷首,心下也不由頗為振奮。
其實原先對於自己麾下大軍的數量,陸淵就一個大概概念了,但一直沒個具體數目。
如今經過不斷整頓,淘汰老弱,收留精銳,總算知道了一個具體情況。
全國合計二十四萬兵馬,其中精銳戰兵就有十八萬。如果全國動員,大發民勇鄉兵,甚至弄出個五十萬大軍都不在話下。
這等實力,說真的,放眼整個天下,也足以傲視群雄了。
什麼?
周、梁、越三國?
沒看到李良都說了嗎,除去這三國外,天下無可比者。
那周、梁、越三國,本就是一州霸主。實力地位,與其它小國,自不可相提並論。
簡單說一點。
像周、梁二國,各自據擁七郡、十郡之地,疆土萬里,戶口千萬。傾力之下,可發百萬之兵,投鞭斷流,天下莫不懼恐。
便是已經經過不斷削弱,只剩下四郡地盤的越國。單隻臨海、豫章二郡,也各有戶口百萬,五六百萬口,合起來就有千萬之民。
若是再算上廣陵、建安、九真三郡,以及朝廷掌控的襄陽南三府,那治下也有個一千六七百萬人。
更別說這些地盤,都是富庶之地,不僅是產糧重地,更是商旅繁茂,能提供大量錢糧。
以這地盤人口,越國朝廷養個三五十萬戰兵,都不在話下。
這等實力,依舊兩三倍於陸淵的長沙國,兩者同樣不是一個量級的。
‘哪怕如今我長沙國國力已經翻倍,但比起越國朝廷來說,還是相差太多啊。’
陸淵這般計算比較,就是不由一陣嘆息。
難怪當初越國朝廷,被他和嚴望秋、蘇玄歌威逼,最後能痛快的答應割讓三郡之地。
實在是朝廷佔據的地盤,太過富庶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