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讀書人有了指望,城內商人百姓,也有了賺頭。
在即將到來的科舉前,以及科舉之後的大王婚禮前,整個長沙城都喜氣洋洋的,所有人都感到開心。
而在這股開心的氛圍之下,陸淵也感到極為開心。
因為藉著這股熱潮,他又大為收割了一筆氣運。
伴隨著北伐戰爭的連戰連捷,整個長沙國的國運氣勢,也開始逐日攀升。
在這如日東昇的態勢下,國內的各地民眾、官員軍將、文人士子、豪強武人,自然開始漸漸歸心。
對於長沙國人的這個身份,認同感也在慢慢增強。
而且這還只是第一波而已。
“等隨著我從漢中、西川兩郡,遷來的民眾逐漸安家,開始在地方正常生產。還有開拓的七府之地,真正穩定下來。
到那時,我所聚攏的氣運,才是真正暴增的時候。
屆時暴漲一倍,或許都不在話下。”
陸淵想到這,心中就極為期待。
這次他從漢中、西川兩郡遷徙的人口,規模可不小。認真算起來,估計有個五十萬戶,兩百餘萬人。
如果再加上襄陽郡四府、西川郡三府、還有洞庭郡的天門府,加上這八府之地。
那這次北伐之戰,長沙國增長的人口,就已經超過原有的兩百萬人了。
具體加了多少人,陸淵暫時還不清楚。
那些移民還在安置之中。
想要知道具體有多少人,得等他們在安置的地方府縣落戶,然後再由當地府縣官員統計出來,彙報給上面,才能得出一個準確數字。
至於江北八府之地,如今都還處在軍管之中,這些郡府縣的官員,此時朝廷中還在挑選。
真正要趕去赴任,最快也得等完這場科舉,過了年再說。
在這些官員到任前,想要清算出這些地盤具體的人口,基本只能是個幻想。
所以陸淵此時,也只能知道自己北伐過後,不僅地盤擴大了八府,增加近乎一倍。治下人口,估計能多個三百萬左右。
其它具體詳情數字,還得等日後慢慢梳理。
時間,便在這等待之中,慢慢過去。
弘道八年十二月十五,長沙城內開了科舉,足有一萬一千餘名士子參加,最終取士五百人。
錄取比例,大約為二十取一。
然後正當大量士子落榜,灰心冷意之下,打算收拾行李,返回家鄉的時候。
長沙國打算明年三月,再開恩科,並且取士八百的訊息,頓時又傳了開來。
於是眾多在這場考試中,落寞失志計程車子,在得聞訊息後,一個個都是喜不自勝,高呼萬歲。
一些原本太過絕望,此時再度看到希望,激動過頭的人,更是在街頭酒樓、屋裡書舍中,大唱長沙王的賢明,對其讚不絕口。
在這先抑後揚的操作下,陸淵又狠狠的收割了一波人心,增長了氣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