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你等若不想戰,那便把巴陵城交還於我。
此乃我國中重地,容不得無關緊要的人,在此屯紮。”
與朝廷的約定,是把巴陵城租借給他們,直到擊退周人。
如今朝廷都不想打周人了,那此城租借的條件,自然也不成立。
到時,陸淵自不會容忍別人在自己國土之內,屯駐十數萬大軍,自然要把上官明這些人給趕出去。
至於這些人走了之後,會不會乾脆放棄天門府城,放棄長江防線?
對此,陸淵只想說。
朝廷若真敢這樣做,那他就敢率國投降。
大不了就投靠周人,誰還怕了誰去呢?
反正陸淵最差的待遇,也不過換個地方封國,還能保住王位。可朝廷那邊,卻就不一定了。
“你……”
上官明聽到陸淵的話,如意算盤打不成了,頓時氣的站了起來。
旁邊楊景看到,連忙上前安撫:“好了,上官兄,長沙王,且不要吵鬧。我等同屬一方,如此作態,成何體統?”
拉住了上官明,楊景看著陸淵道:“陸將軍所說,確有道理。我等數十萬大軍,屯駐此地,每日人吃馬嚼,卻無半點動作,是有些說不過去。
這樣吧。
我等率軍,先移往巴陵城。然後各自分派出一部分兵馬,先行渡河,援助武安侯。
等穩住了府城局面,在陸續派兵北上,逐步收復天門府失土。
而在此期間,也正好等待南海、寧海二國援兵。
這般安排,長沙王以為如何?”
聽到這話,陸淵沉吟,最終緩緩點頭道:“如此的話,我無問題。”
得到回覆,楊景又看向了上官明,後者冷哼一聲道:“便如此吧。”
話音落下,場內氣氛,頓時和緩起來。
然後雙方又開始商議起來,如何動兵前往巴陵城。
最終因為雙方信任有限的緣故,最終得出決議。
上官明這些朝廷兵馬,還是如來時一般,乘船北上。陸淵則走陸路,從官道前往巴陵城。
雙方最終在巴陵城下會合。
有了方案,互相看不過眼的陸淵和上官明,也不再湊一起,各自分離。
上官明更是當天,就登上戰艦,領兵北上了。
陸淵則是在益陽城繼續停留,並沒有急著離去。
這倒不是因為他說一套,做一套,口上說著邀戰,實際上卻畏懼退縮。
陸淵留在此處的原因,是丹鼎道原本答應他的兵器武具的援助,過了大半年,此時終於送了過來。
益陽城外的洞庭湖面上,數十艘船飄來,依次進入了碼頭內。
陸淵與安丘真人登船,來到船艙之中,或者掀開了一個大箱子,然後指著裡面被油紙密封好的一具鐵甲說道:“大王,本道答應的鐵甲一萬具,強弩一萬張,強弓三萬張,刀矛各五萬件,已經全部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