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臨險境,親面戰陣,遠比任何人更清楚,周人的威脅。
你將事情與他說明,白兄知曉大局,當會與我等一般,做出妥協的。
而有其相助,我等三家聯手,做成此事便不難了。”
武安侯白夢陽,雖然近兩年來,敗績連連。
但在這兩年前,他可是大越最為出名的一員戰將,幾乎有軍神之稱。
原先的靜海國,便就是這位武安侯滅的。
而在往年,歷次與周人、梁人的大戰中,白夢陽表現也都很不錯,屢屢擊敗強敵。
如今之所以不斷失敗,主要還是大越國力衰退,內部出了問題,以無力支撐這位軍神了。
此非戰之罪,為之奈何?
所以白夢陽在大越,在這九州天下之內,所具有的聲望還是極高的。
有其相助,足可令京師那些世家,相當一部分人改口支援了。
楊景也清楚此點,所以聽到提議後,立刻道:“此事善矣。我稍後便乘船北行,去見武安侯。”
事情緊急,時間緊迫。
在這邊說服了上官明後,楊景也不拖沓,當日便就離去,然後繼續乘著快船,去往天門府城。
天門府城臨水,周人一直都沒能完全包圍。
在大越長江水師佔據優勢的情況下,他想要入城見武安侯,也只是一個來回的事情罷了。
不過半日時間,楊景便跨過長江,抵達江北府城。
入城之後,便將事情原委託出,說明了自己和上官明意見,請求這位武安侯相助。
果然,就如上官明所料的一樣。
這位武安侯在聽了兩人請求後,心中沉思良久,終是點頭答應。
只不過答應之餘,他卻是臨江撫摸著斑駁的城牆,長嘆道:“今日割出洞庭郡,將此地讓與那陸淵。我有生之年,也不知能否再有一日,能帶兵臨於此城,見朝廷玄旗掛於城頭。”
旁邊楊景聽聞,也是暗自神傷,默然不語。
武安侯白夢陽成名已有百年了,至今已是一百三十歲,看起來似乎還有二十年可活。
可朝廷如今衰頹局勢,這江河日下的模樣,二十年時間能否修養回來,重振旗鼓,是真的很難說。
若再算上白夢陽多年征戰,身體內所受的累累暗傷,那能不能再活個二十年,還是個問題。
他不是再過幾年十年,這位為朝廷征戰了一輩子的武安侯,就會闇然病逝。
對方今日離開此城,大機率是真的如他所說,今後再也看不到朝廷旗幟,在此繼續飄揚的那一天了。
美人遲暮,英雄日老,山河日下。
這大越,這世道,這天下,真是操蛋!
楊景看著那滾滾長江,帶著上官明與白夢陽贈予的印信,趁著一葉扁舟,在返回金陵的途中,迎著滾滾風浪,忍不住罵了一聲。
……
時間如同長江,滔滔向前。
弘道七年五月初一。
就在陸淵那邊,剛剛結束了選官試的時候,楊景在吃了好幾天江風后,也帶著出使後的結果,輕舟返回了金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