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陸淵拿著他們的錢糧,壯大了實力怎麼辦?
兩人自信,自己掌握著錢糧,就等於掌握了陸淵的命脈。由此命脈在,根本不用擔心對方,反過來吞併自己。
而且雙方合力,以兩郡對一郡,還怕打不過不成?
如此,三方彼此制衡,又共同合作,足可應付大部分的危機了。
“有兩位宗主此言,陸某便放心了。”陸淵見兩人表態,不由微笑點頭。
確定了這個基調後,三人便開始商量,日後開國後,該給陸淵多少援助。
最終得出方案。
陸淵十萬大軍,一年六百萬兩銀子軍費,每年耗費糧食約在五百萬石。
這一筆支出,將由嚴望秋承擔三百萬兩銀子,三百萬石糧食。蘇玄歌則承擔二百萬兩銀子,一百萬石糧食。剩下的一百萬石軍費和一百萬石糧食,則由陸淵自行籌備。
從劃分上能看得出來,嚴望秋出了大頭,蘇玄歌次之,陸淵則最少。
之所以得出這麼個分配方案,主要還是根據三人所佔據地盤,富庶程度來給的。
南海郡最富有,海貿便利,商業繁盛。又有大平原,為產糧重地。所以戶口極多,有七十萬戶,三百七十餘萬人。
就這麼一郡,就抵得上洞庭和鬱林兩郡相加了。
那麼理所當然的,嚴望秋得了這麼大好處,自然要出最大的力。
不然陸淵與蘇玄歌,豈不是白白給他打工了。
而陸淵地盤最差,人口最少,面臨的形勢又最為惡劣,自然出的最少。
談完了利益分配,接下來三人又談起了,該如何應對朝廷?
比如朝廷如果不同意三人條件,該如何應對。
最終也有了結論。
若朝廷真的反目,那麼蘇玄歌,起兵向北進攻臨海郡。嚴望秋則起兵,向西、向南,進攻鬱林郡與九真郡。陸淵則揮兵向東,攻打豫章郡。
如此三個方向,一同行動,相互呼應。
不過到了那時,三方各自能佔多少地盤,那便各憑本事了。
反正與朝廷已撕破了臉,也不必再定死三郡了。
到時誰能搶多少,那便是多少。
“既已無異議,那今日,我等便於此,歃血為盟!”
將所有盟約都商量完,陸淵運功逼出幾滴鮮血,分別滴入三盞已經準備好的酒杯裡,舉起來道:“日後我等三家,面對大越朝廷,面對周國,共進退,同患難,互為盟友。
若違此誓,天人共誅也!”
嚴望秋與蘇玄歌,也紛紛滴血舉杯,齊道:“若違此誓,天人共誅也!”
言罷,三人共飲摔杯,然後互視一眼,哈哈大笑。
三國同盟,至此成立。
……
三國同盟成立之後,陸淵三人關係,迅速增進起來。
幾人彼此都明白,日後三家守望互助,一個親密的私人關係,是絕對少不了的。
所以都趁著此時,儘可能的增進情誼。
如此沒過幾天,就都以兄弟相稱了。雖然還沒結拜,但至少表面上,關係已經與至交好友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