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慢慢過去。
轉眼便來到了弘道六年的十一月。
陸淵這邊依舊按照往常,平日裡練習赤陽劍法、指法,研讀道經,揣摩著先天之後下一步功法。
偶爾有雷雨天的時候,便出去交感雷氣,修煉著五雷書。
時不時興致來了,也會在軍營中巡視一圈,檢閱著練兵效果。
生活就是這麼的普通卻充實。
而在此期間,各方面訊息,也傳了回來。
首先是岳陽府那邊。
自從驅逐周人失敗後,上官明便改變了急切除掉江南周人的戰略,改為了長期消耗。開始把兵馬分派到周人佔據的安鄉縣四周,開始圍困對方,斷絕他們向外擴張的道路。
同時又時不時派人去安鄉縣附近騷擾,不讓當地百姓正常生產。
事實證明,他這舉措極有效果。
如此大半年下來,安鄉附近幾縣夏收和秋收,都受到了影響,甚至可以說根本就沒有收穫。
而周人在安鄉縣則屯駐了三萬大軍,這麼多人不事生產,人吃馬嚼的,對於糧草的消耗可謂是天文數字。
如今他們佔據了安鄉幾縣,又因為上官明的騷擾,無法正常耕種,也提供不了糧食。
圍了大半年,頓時就陷入了缺糧的境地。
甚至安鄉幾縣內,那些無法逃走的百姓,已經到了人竟相食的地步。
而周人在江北的糧食,在朝廷水師的封鎖之下,也根本無法運過來。
事情到了這一步,周人也無法守下去了。
如今那位周國的左柱國大將軍,李煙景已經開始率兵主動尋戰,想要找上官明決戰了。
然而上官明見到周人慘狀,反倒不想和他打了,開始閉門自守,只是封鎖對方道路,就是不和對方決戰。
這是打算餓死這些周兵了。
無奈之下,李煙景只能率軍強攻,拼死突圍。
可朝廷封堵他的兵馬,足有五萬,李煙景卻只有三萬兵,如今又是主動進攻的一方,能否突出去,著實是個問題。
但不管前景如何不好,隨著周人的主動開戰,岳陽府又再度燃起了戰火。
在這臨近年節時分,當地百姓都得不到一口緩氣,依舊在飽受苦難著。
倒是陸淵,趁此機會,又收攏了將近十萬的安嶽府流民,給安置到了後方的邵陽府和南三府,恢復了些這四府損失的人口,也算佔了個便宜。
岳陽府在打的不可開交。
周青那邊,也在回去後聯絡了苗人使者,跟他轉達了陸淵的意思。
而對方在得到陸淵要藍照雲親自來面見的要求後,也不由大怒,當場就拂袖而去。
不過走了沒幾天,這人又回來找到周青,說教主願意來見陸淵。
只是見面的地點,需要改一改,挑個合適的地方。
比如兩邊交界處,就很不錯。
對此,陸淵自然是理都不理,直接讓人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