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先前一頓迷魂湯灌了,李良此時哪會說不行,當下就立了軍令狀道:“師尊放心,弟子可立軍令狀,一年不把兵練出來,願軍法從事。”
陸淵滿意點頭:“那事便這麼說定了。”
隨後,他沒繼續和李良說下去,轉過頭,又看起了下面的軍陣演練。
……
點閱了大軍之後,陸淵又重新在軍營內住了下來。
雖然暫時不用畏懼先天宗師的威脅了,但大軍的訓練,還是不能放下的。
再加上一點穩重性子的作用,陸淵還是選擇住宿在軍營中,盯著新兵的訓練,同時也更方便處理軍務,比如擴軍之事。
擴軍兩萬的事情,事關陸淵接下來的戰略規劃,所以在他歸營後的第二日,就已經安排人,去往外地招兵了。
不過如今大越年年征戰,各地兵源早已招募殆盡,陷入枯竭。便是想要招募合格兵員,也是件難事。
如臨海郡、豫章郡這種地方,在朝廷徵召了幾十萬大軍後,早就不剩多少合格兵員了。
而豫章郡剩下的一點人,也被陸淵先前派去的人給招了回來。按當初去招兵的那些弟子所說,豫章郡已無悍勇之士。
瞧瞧這說法,可想而知那邊是個什麼情況。
而洞庭郡這邊,比豫章郡還慘。
因此想要招兵,陸淵不得不去更遠的地方。
他派了兩批弟子,經豫章郡繞遠道,分別去了建安郡和南海郡,去這兩地募兵。
建安郡和南海郡,雖然也經歷了戰亂,但平息已經有三年之久了。
三年休養生息下來,元氣已經恢復許多,人口儲存也挺完善。
去這兩地招兵,還是能有不少收穫。
甚至考慮到未來,陸淵還特地吩咐了。如果這兩地合格兵員較多,可以多招募一些,不用限制死兩萬的兵額。
現在亂世紛爭,人口是越打越少,精兵也是越打越少。以後想要招募合格兵員,也會越來越難。
所以不趁著此時多招點人馬,以後等真的想招兵的時候,都不知道從哪兒徵兵了。
至於招多了人,怎麼養的問題?
“有了兵馬,還怕沒錢養嗎?”
陸淵一邊寫著自己平西將軍的募兵公文,吹乾後給了下面的等候的弟子,心中一邊想著。
亂世之中,有兵就能去搶地盤,搶錢糧。有了地盤錢糧,自然也就養得起兵了。
甚至搶不下來,也不要緊。
在搶地盤的時候,把多餘養不起的兵馬消耗乾淨了,開支自然就小了,也就養得起了。
同時在征戰之中,也能透過不斷的戰爭,不斷的優勝劣汰,獲得一支百戰精兵。
不管是哪種結果,對陸淵來說,都是能夠接受的,左右都不會虧,穩賺不賠。
這很符合邏輯,沒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