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意趁此機會,出兵征討,一舉破之。
此次,定要擒殺那李煙景。”
說到此,上官明語氣有些恨恨。
上次他親為先鋒,當時出來阻攔的,就是那位周國的左柱國大將軍李煙景。
那次雖然在陣戰之中,朝廷擊破了周苗聯軍,取得了輝煌的大勝,一舉收復了郡城。
可相應的,上官明這位才突破不久的先天,也在與李煙景的決鬥之中,險些被殺。
如今休養了好幾個月,花費了大量補藥,才堪堪恢復傷勢,但即便如此,元氣也折損不少。
按上官明的估算,此次重傷所損耗的元氣,怕是要令自己折壽數載了。
一想到自己今後,可能要比別人少活幾年,任誰能夠不氣?
再有險些被殺的大仇在。
對於李煙景,上官明是真的記恨上了。
而下方諸多將官,倒是沒多注意自己上司的情緒變化,此時他們都被自家主將口中所說的,那二十萬大軍給震撼到了。
其實對於陸淵將要在南部發動戰事,以策應這邊大軍行動的訊息,堂內不少人早在月餘前,就已經聽說過口風了。
可對於陸淵的實力,在場眾多人,其實也不太清楚。
只聽說有三五萬兵的,也有說只有一兩萬兵的。更有說有十萬兵的。
但具體哪種訊息更為準確,眾人私下推測,還是覺得兩三萬的數目,較為合理。
畢竟那位陸平西,手中也就兩府之地。就這麼點地盤,能養得起多少兵?
兩三萬就是極限了。
在場諸人都是帶了老多年兵,或者治了多年政的老手了。根據地方財力,來推算對方實力的能耐,還是有的。
可此時上官明在說什麼?
二十萬大軍!
什麼時候那位陸平西,手中能拿出這麼多大軍了?
真有這麼多大軍,幹嘛去打苗人啊?
直接拉到岳陽府這邊,與他們這些朝廷主力合流,一波推了周苗聯軍。
把他們殲滅後,再渡河北上,去和那些周人主力,正面對決不好嗎?
所以本能的,在聽到這個數字之後,在場很多人,都下意識的感覺到了不對。
‘那二十萬大軍,該不會是吹噓出來的吧?
而且出征的大軍,成分不會都是拉壯丁湊數的吧?
就跟苗人那樣。’
很多人心中升起這個念頭。
他們抵達洞庭郡,也有段時間了,其中和苗人交手的次數,也不在少數了。
長時間的交鋒下來,自然也就清楚了,那些苗人十萬數大軍,是個什麼成色。
不過就是些臨時拉來的壯丁農夫罷了。
雖然憑藉苗人的一時血勇,也不能說沒半點戰力。但本質上,依舊只是烏合之眾。
所以上次他們列陣,在平原上擺開架勢,真刀真槍的和周苗聯軍一戰。
結果那些周人,能跟他們打的有來有回,可那些苗人才撐了一個時辰,就直接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