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清楚,真到了師父要來的時候,他肯定已經遭遇不測了。
師父大恩,他未能盡孝。
也就只能以這些,聊表孝心了。
晨霧漸散,金陽灑落。
轉眼過去了兩個時辰。
兩個各懷心事的人,在船上休息了一會兒,感覺內力體力恢復之後,便立刻動身,向著西川郡而去。
此行前途未知,但他們皆是滿懷期望。
……
陸淵並不清楚自己那位好弟子,正準備幹一件大事,而且抱著必死之心,甚至做好了給自己留一份大禮的準備。
此時此刻的他,正被繁忙的練兵事務,弄得頭痛。
崔長青這位知府大筆一揮,一口氣就在府內徵召了一萬四千人的鄉勇。
但如此規模的徵召,幾乎可以說是把所有適齡男丁都召集了起來,最終能得到的兵員素質,可想而知。
對於這些大字不識一個,甚至前一腳可能還在種田的農夫,想要教會他們明白前後左右,學會使用長矛短刀,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陸淵之前為什麼要招募山民獵人?
貪圖的還不是因為山民們,平日裡就用慣了刀箭,招募來後不需要花費多大功夫,只需整訓一下紀律,就能形成不俗的戰鬥力。
可那些農夫們平日裡用的都是農具,讓他們用鋤頭挖挖土可以,當他們端起長矛刺人,那就難了。
先不說做的標不標準,單是克服心理的那道障礙,就是挺難的一件事情。
陸淵只是練了一夥民兵幾天,然後就告敗而去了。
不是說這些人很笨,實際上縱然不認字,但底層老百姓的智慧,依然是讓人欽佩的。
他曾經便在楊梅鎮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和周圍的那些普通鄉民們也往來不少,故而對底層人民沒什麼歧視。
但有智慧,與有勇氣、有紀律,那完全是兩碼事。
那些山民獵人們,平日裡和野獸為伍,自然不缺與人搏命的勇氣。有的時候也會聯合起來一起狩獵,相互間沒少配合,自然清楚紀律的重要性。
因此給他們訓練軍陣,教導武藝的時候,山民獵人們接受的很快,學的也很快。
可普通的那些農夫們,只需要會種田幹活就行了。其它的武勇紀律……
你學這些幹什麼?
學會了讓老爺們怎麼收稅?
有一次陸淵都手把手教一個農民,拿矛朝著一個稻草人挺刺了。
可就算是這樣,這個農民握著長矛的手,還是顫抖。對著是死物的稻草人,吃起來還是有些害怕。
彷彿他刺穿的不是什麼稻草人,而是某種心理上的限制。
不是誰都有膽量殺人的,甚至有膽量做出殺人的舉動的。
對此情況,陸淵也不知該說什麼。
或許想改變他們這種心態,真的只能找個人來給他們殺,讓他們突破這種心理上的限制,才能有所改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