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先帝駕崩,新帝即位以來,三年間,大越一直有著三大患。
因為與北虜梁人的戰事。
自從那少年梁帝即位南征以來,梁國就和越國大戰連連。
初時越國沒有防備,直接被梁兵連陷府縣,失土千里。但後面隨著朝廷北征大軍抵達,便穩固了戰線,甚至憑藉舟師之力,慢慢將梁兵趕了回去。
但那少年梁帝也是個狠人。
即位初年,南征不成。便直接下令遷都,把都城南遷到了靠近前線的洛都。直接將政治中心南移,一舉解決了國內的勳貴臣子。
而後便連年徵發國內精銳,不斷南征越國,靠著戰爭,將遷都的各種矛盾,釋放到外部。
如此兩國戰爭,不由越打越長,越打越大。
梁國常年南征前線,維持了一支五十萬人的大軍。
而越國也不得不咬牙跟上。
雖然因為防守的緣故,動用的軍隊少了些,但也常年在三十萬以上。
北疆戰事如此宏大,已然成了越國的一個放血口,不斷的使這個王朝元氣流失,漸漸陷入虛弱。
不過樑國也不好受。
梁國和越國體量相當,國力基本對等。
支撐三十萬大軍,越國就有點受不了了,梁國又能好到哪去?
近兩年來,兩國邊疆戰爭烈度漸漸消減,隱隱有著平息之勢。
按照越國朝野內外的共識,可能再打個一兩年,北疆戰事就要結束了。
不過在結束前,越國還要再熬一熬,撐過這段苦日子。
這第一大患,還要等時間消弭。
而越國的第二大患,便就是與靜海國的戰爭了。
“不過如今靜海國戰敗,眼看著連國祚也要沒了,以不足為患。此患算是平息了。”崔長青如此說道。
陸淵也贊同此言。
靜海是小國,其國也不過數百萬人口,三年折損十五萬精銳,已是元氣大傷。
這次就算不能攻滅此國,但經此重創,對方二三十年內,也別想恢復元氣了。
此國再不為患。
“不過照此來看,越國三患中的兩患,梁國漸漸無力支撐大戰,過個一兩年就會停止戰事。靜海國也被擊敗,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成為越國的靜海郡。”
陸淵在心裡算了算,不免有些愕然:“照這麼算的話,三患已有兩患平息。這越國朝廷已經解決了大多數麻煩。
沒了這些外部困擾,豈不是還能再繼續延續國祚下去?”
猶記得前兩年,再看到大越紛亂的時候,他可是斷言,這個朝廷撐不過幾年的。
怎麼如今竟然有了幾分中興氣象?
難道自己要被打臉了?
正這麼想著,崔長青又繼續道:“梁國和越國以不足為患。但在國內,西川郡的叛亂,卻是越加聲勢浩大了。
半月前,西川郡守傳來邸報。
從我洞庭郡抽調入西川的三萬平叛大軍,竟然被那群叛賊給擊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