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北隋遷都給北海郡留下了很大的遺憾,但得益於張鉉之前打下的基礎,北海郡的畜牧業、造船業和漁業這幾年突飛猛進,造船業使北海郡已成為天下最大的民船建造中心,每月建造各種船舶上百艘,但大多是五百石以下的內河民用小船,但同時也建造千石左右的大漁船。
如果說造船發達還讓普通百姓感受不深,但提起北海郡的牲畜,天下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除了南方的水牛沒有外,一般北方用的黃牛、挽牛、挽馬、騾子、毛驢,北海郡的產量都是天下第一,體壯、個頭大、毛皮光亮,四肢有力,北海郡的牲畜已經建立了極好口碑。
北海郡大大小小十幾條河流,兩岸數里內全部都是上好的牧草,甚至一望無際的灘塗也種滿了野豌豆,還有紫花苜蓿等等,官府的大力扶植,嚐到甜頭後的普通民眾踴躍種植牧草,以及為數眾多,經驗豐富的民間獸醫,這些都成為北海郡躍升天下第一畜牧大郡的支撐優勢。
每年夏秋之際,北海郡的牲畜開始出欄,來自天下各地的騾馬商雲集北海郡,每年都要交易數萬頭牲畜,北海郡也漸漸成為北隋最富庶的三個郡之一,要麼造船、要麼出海打漁,要麼養殖牲畜,就算普通的小戶人家也會養上十幾頭牲畜,在秋天時賣個好價錢,很多大戶人家則會養數百頭、乃至上千頭牲畜。
這一切都源於張鉉在北海郡的苦心經營,直到今天,民眾都從內心感激並崇拜張鉉,和外人提到齊王,北海郡人都會自豪地說,‘齊王就是我們北海郡人’。
北海郡太守是前工部尚書崔煥,郡丞則是前益都縣令趙蜀,北海之所以能發展成今天的繁榮,主要功勞應歸屬於郡丞趙蜀,他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為官務實勤勉、造橋修路,興辦學校,濟貧扶弱,在北海郡口碑極好,原太守王運謙被調到高密郡後,應該是趙蜀升為太守,結果朝廷卻調來了工部尚書崔煥,趙蜀則改任魯郡太守。
但得到訊息的北海郡士庶聯名數十萬人請願,要求留下趙蜀,這件事甚至驚動了張鉉,得知實情的張鉉也深為感動,便讓趙蜀繼續留任北海郡丞,但將的散官從五品升為正四品的正議大夫,同時賜趙蜀的母親為正四品誥命夫人。
這天下午,幾架穿越黃河冰面的冰橇從北面駛來,抵達了北海郡的黃河碼頭,這裡是北海郡的民用碼頭,也是北海郡的牲畜集散市場,有大大小小三十幾個牲畜場,還有碼頭和其他貨倉。
整個碼頭顯得有點髒亂,空氣中瀰漫著一種淡淡的牲畜體味和糞便的混合氣息,雖然現在是冬天,氣味已經不那麼濃烈,但可以想象大規模交易的秋天會是什麼感覺。
凌敬和劉蘭成從冰橇上跳下,走上岸,凌敬打量一下碼頭,眉頭不由一皺,他感覺和從前相比,這裡顯得有點髒亂了,王寶林笑道:“沒有辦法,北海郡以牲畜出名,味道肯定好不到哪裡去。”
這時,幾名小販上前殷勤地攬客道:“坐我們的馬車吧!去臨淄或者益都都可以,又快又便宜。”
凌敬他們的戰馬就在後面不遠,他們不需要馬車,劉蘭成便擺了擺手,表示不需要,這時,凌敬忽然看見遠處有一群官員從官署裡走出來,他便指著官員問道:“那是哪裡的官員?”
一名小販笑道:“那是我們郡丞,這兩天過來檢查碼頭。”
凌敬大喜,沒想到在這裡遇到了郡丞趙蜀,他連忙派人去通報,不多時,趙蜀帶著幾名官員匆匆走來,他當然認識凌敬,凌敬不屬於朝廷系統,而屬於軍方,趙蜀上前行一禮歉然道:“卑職不知凌參軍到來,怠慢了!”
凌敬回禮笑道:“我們是有秘密任務來北海郡,事關重大,需要得到趙郡丞協助。”
‘事關重大’四個字從凌敬的口中說出,那一定是嚴重的事件了,趙蜀神情嚴肅起來,連忙道:“請參軍到碼頭官衙一敘!”
凌敬又向他介紹劉蘭成,“這位是劉蘭成將軍,虎賁郎將,與我同來北海郡。”
趙蜀聽說這位濃眉大眼的年輕人就是赫赫有名的風雷軍統帥,不由肅然起敬,“原來是風雷軍劉將軍,久仰了。”
劉蘭成也淡淡道:“事情重大也很嚴重,希望北海郡官府能全力協助。”
趙蜀心中更加不安,一擺手,“兩位請!”
劉蘭成讓手下在岸邊等候戰馬,他和凌敬帶著王寶林跟著郡丞趙蜀向碼頭官署走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