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醫堂。
金陵地界,幾乎都是寸土寸金。
能夠在這裡開醫館,除了得有錢之外,還得有人脈。
魏正先並不是魏醫堂第一代傳承人,據說他們魏家一脈,自明清時,就已經在金陵地界行醫了。
後來經歷過戰火,也曾有過顛沛流離,不過魏家先祖輾轉多地,最終還是回到了金陵。
陸九踏進魏醫堂,第一感覺就是富有。
而且裝修風格特別獨特,大廳中鋪設的地板磚,還有個太極八卦圖。
映入眼簾的大螢幕上,不斷滾動著大醫精誠的內容。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你是叫陸九吧,魏師讓我過來接你一下。”
就在陸九站在大堂看著魏醫堂的格局時,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走了上來,“我們這太忙了,活一干起來就容易忘記時間,抱歉啊。”
陸九笑笑,“沒事。”
男人道,“我叫尚業華,目前在中醫全科坐診。”
陸九知道魏醫堂只有兩個科室,一個全科,一個骨傷科。
骨傷科屬於外傷,所以才單獨成立一個科室。
全科的話,裡面的中醫就是啥都看,只要患者掛了醫生的號,就不用在其他科室兜圈子了。
當然,雖然是全科,但很多中醫在行醫多年之後,自身也會對某些病有側重。
比如尚業華自己,他就是對風溼骨病這一塊非常瞭解。
其他的疾病,他治起來或許也有效,但比起風溼骨病來說,效果就顯得很一般了。
這其實也是很多醫館的模式。
大家都是採用的中醫不分科。
因為但凡是個懂中醫的,都知道中醫的理論是針對臟腑,你只要懂了這些東西,就會明白很多病都是內部出了問題。
人為的用病的類別來給中醫分科,其實是一個很不科學的方式。
不過不分科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不利於培養新人。
魏醫堂的這種模式,可以發揮出中醫的優勢,但是新人進來之後,如果是跟師的話,基本都是跟一個,那麼這個老師擅長什麼,肯定就會教他什麼,至於他本人是否擅長這些,那就不知道了。
老中醫也沒有義務去分析新人的長處,畢竟光是平日裡的工作,都已經讓他們忙的喘不過氣來了。
陸九之所以恢復明朝時期的中醫分科制,就是希望透過這種屬於中醫的分科,來有效地培養一些新人。
他也在醫院初創之時,規定了輪班制,也就是院內的醫生在某一個科室坐診一段時間後,就要換到下一個科室。
一開始,陸九覺得所有人都要輪班,但後來考慮到科室的穩定性,就定下了主任不輪,其他醫生輪班。
這樣一來,新人醫生就要轉到其他科室去學習。
其實這個模式就是西醫院的模式。
很多實習醫生進來後,都要在很多科室裡轉悠,提前熟悉各個科室的業務流程。
然後再由領導來安排誰誰誰去哪個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