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的一個星期,陸九一直堅守在醫館。
直到最後幾天,陸九才貼出告示,跟患者們表明自己要去外環的新醫院了。
這個訊息也被很多人宣傳了出去。
僅僅是兩天時間,整個江漢市的人就都知道江漢有個新醫院在外環了。
還有人特意跑到外環拍了個影片,得知新醫院就叫陸九中醫院後,很多人就開始詢問新醫院什麼時候能掛號。
至於陸氏醫館,即便是陸九貼出了告示,也依舊有源源不斷地患者過來。
很顯然,只要陸九在的一天,他們就不去其他地方。
不知不覺間,一個星期過去了。
陸九起了個大早,今天他要去的地方就不是陸氏醫館了,而是陸九中醫院。
騎著小電驢朝著外環而去,二十分鐘後,陸九就看到了新醫院的大樓。
還別說,裝修的挺氣派,特別是陸九中醫院這幾個大字,極為顯眼。
將小電驢停到停車場後,陸九便在外面轉悠,仔細端詳著醫院外的一切。
不多時,兩輛小巴開到了醫院門口,黃傅生他們也從車上走了下來。
互相打了聲招呼後,一行人便走進了醫院,一層樓一間房地參觀著醫院的佈局。
新醫院跟別的地方不一樣,主打的就是一個為患者方便。
首先就是進門的大屏。
上面詳細描述了患者什麼情況就去哪個科,讓很多人一進來就知道自己要掛哪個科室的號。
不至於來看個病,還得先自己推測一下自己是屬於哪個科室的病。
另外,門診室和醫生辦公室也放在了一起,每一個科室都自帶兩個小房間和一個大房間,大房間是醫生辦公室,小房間則是門診室。
所有科室也都在一樓,且標註的都非常清楚,不至於讓患者進了醫院連路都找不著。
至於病房,則都統一安排在了上面一層。
其實對中醫來說,很多病都不需要住院,回家吃藥是一樣的。
所以他們才在裝修的時候,沒有把醫生的辦公室跟病房弄在一起。
就算真的有需要每天查房的患者,醫生們自己坐個電梯上去就行了。
中醫最核心的地方,還是在門診這個環節。
仔細參觀了差不多半個小時吧,大家也基本熟悉了自己的位置。
不過要真正投入到工作中,還需要幾天的適應。
所以接下來的日子裡,陸九他們就開始參與到醫院的一些瑣碎的事情中。
比如辦公室裡的佈局啊,藥房裡的中藥材數量,煎藥房裡的醫護人員培訓的如何,醫院內部的員工系統怎麼樣了,大家是否能在短時間內熟悉新系統的患者診斷記錄,開藥記錄等等。
畢竟收集患者的面診、舌診、脈診,以及醫生的辨證與藥方,甚至是最終的療效反饋,都要記錄在案,到時候會成為大資料體檢的關鍵性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