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取下門栓,賈煜習慣性想先入登府探查,卻被譚庸破天荒叫住。
“賈公還有很多事要處理,就不必在這浪費時間陪本王了。”譚庸側臉望著登府院內,一手置於腹部,一手背在腰間,眉宇間雲淡風輕,絲毫不像往日荒淫無道、坐沒坐樣、站沒站樣的六殿下。
賈煜無話可說,扭頭向登府內掃了一眼,莫名其妙的點了點頭,抱拳告退。往日能擺佈這個六王爺,都是譚庸願意聽命於他,若是不願,他又有什麼辦法。
譚庸跨進登府,轉身關閉府門,小六趕忙上前將兩扇木門關嚴,插上門栓。
“民婦見過六王爺。”小萄低著頭施禮,外表鎮定自若,心裡緊張的很。禁軍是守護皇城的精銳,禁軍包圍登府,必然是皇帝的意思,王爺的身份即便在尊貴,也不能與一朝天子相提並論,譚庸為登府不惜與當今天子對抗,必然有所企圖。
“不必多禮,這位就是登夫人吧!果真如登戰神所言,秀外慧中。”譚庸誇讚道。登徒從未對譚庸提起家中的幾位夫人,世人皆知譚庸是都城最出名的老色批,傻子才會在老色批面前誇讚自己的夫人。
“王爺過譽了,民婦不過是登府內的婢女,幸得老公爺垂憐,被鞠將軍收為義女,許配於公子。”小萄故意提起登植安排鞠守仁收自己為義女之事,意在使譚庸有所顧忌。
“哈哈哈!”譚庸聞言,放聲大笑,小萄的小心思他當然看的出來,滿朝文武,只要他譚庸想,沒誰是他不敢嘲弄,沒誰會讓他放在眼裡,只是從耍弄唐忠起,過去的荒淫譚庸的人生結束了,揭去十幾年的偽裝,做回真正的那個自己。
譚庸笑的小萄心慌,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笑?是暗示義父不算什麼,還是看穿了我的心思嘲笑?小萄手心汗水打溼了袖口,緊張的小心臟噗噗狂跳。
“登夫人多慮了,本王今日保下登府,只為向戰神表明誠意。”譚庸看小萄的樣子,在看府內其他下人、侍女的囧相,暗暗自嘲,名聲壞也未必是壞事,作為君王就是要有這種令人生畏的氣勢。
“誠意?”小萄聽到這話,忐忑的心總算放下,轉念一想,還是不對,“少爺不願參與國事,若非敵國來犯……”
“夫人放心,本王不會加害戰神,恰恰相反,本王是要給戰神一條生路。”譚庸側身指向皇城的方向,“皇兄今日令禁軍包圍登府,緝拿戰神家眷,不論成否,登家與皇兄之間已無迴旋餘地。”
“燕王起兵,鞠將軍帶兵平亂,此刻戰神已在鞠將軍的營中,即便如此,皇兄仍舊一意孤行。”譚庸又轉身,指向另一個方向,繼續說道:燕王與戰神的仇怨夫人親身經歷,不必本王多說,即便燕王贏了,登家同樣在都城無處立足。”
“即便登家只求自保,逃離都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又有哪裡可以真的永遠躲藏。想一勞永逸,唯有本王。”譚庸的意思已經非常直白,這麼大的事小萄哪裡做的了主,一時不敢應答。
譚庸深吸一口氣,抬頭望著黑漆漆一片的夜空,緩緩吐出濁氣。太久了,真的太久了,好久沒敢抬頭直視夜空了。譚庸沒想到這麼多年的偽裝,第一次脫掉會如此輕鬆,想起十五年前同樣黑漆漆的夜空,終於在今天,一切從頭開始。
十五年前,皇城,初雪。
小譚庸剛滿七歲,坐在御花園的假山後,仰頭望著無垠的夜空,這是他在宮中少有的樂趣。
“這裡安全嗎?”御花園內傳來粗啞的聲音,小譚庸聞聲趴在假山的石縫後,透過縫隙見一身著禁軍盔甲的瘦高男人與宮中負責拆賣的小太監站在一起,偷偷摸摸說著什麼。
“唐大人放心,御花園晚上很少有人來。”
“東西都準備了嗎?”
“大人要的東西都在這。”小太監從腰間取下黑色布袋,交給瘦高的侍衛,侍衛開啟布袋看了一眼,從懷裡掏出一根金條。
“賞給你了,休要亂說,否則!”侍衛食指在自己的喉嚨劃過,小太監咬過金條,笑呵呵的點頭應道:“明白,明白。奴才的嘴向來最嚴了。”
正當小太監轉身離去之際,侍衛從袖中扯出一根麻繩,從背後套在小太監的脖子上,不等小太監叫出聲,麻繩搭在千年古木之上,侍衛拉著繩子另一頭,將小太監掉在樹上。
小太監拼死掙扎,兩條腿懸在半空蹬踹了許久。侍衛調整屍體距地高度,又在太監懷中塞了一塊玉佩後離開。
目睹整個行兇過程的小譚庸嚇傻在假山後,雙手捂著稚嫩的小嘴,生怕發出聲響。一刻鐘後,確認侍衛已經走遠,才偷偷從假山後爬出來,快步逃出御花園。
第二天早,伴著譚淵的哀嚎,整座皇城在初雪鋪襯的雪白底色中,沉默憂傷。在譚淵一再堅持下,整座都城百姓都穿上白色孝服,為剛剛立儲的二皇子送行。
七歲的譚庸當時還不知發生了什麼,聽宮中太監宮女們私語,才知道二皇子是被毒蛇咬死。是個人都知道宮中怎麼會有毒蛇,譚庸也是一樣。他想起當晚在御花園中見到的太監和侍衛,他知道這件事肯定與這兩個人脫離不了關係。正當譚庸糾結要不要將看到的事說給父皇時,他見到大哥的貼身侍衛唐忠,身形與御花園裡的侍衛極為相似。
他們同樣穿著白色的孝服,然而眼中沒有一絲憂傷,反而充滿殺意。國殤結束,譚庸想將所看到的一切稟報父皇,然而,譚淵卻一改前日的態度,令前朝、後宮不得再提起二皇子之事,若有違者,一律杖斃。
經歷過這件事後,譚庸才知道皇城的險惡,想要在皇城內活下去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為了活下去,他做出了選擇,用一種完全不同的新活法,在皇城內保命。
從此,譚庸不在像其他皇子一般上進,不在為討父皇歡心而努力,只要活下去,沒有什麼是不可以。
同樣做出改變的還有譚淵,二皇子死後,不論文武百官如何催促,都再也沒有立儲,直到十五年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