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壓之下,年輕的張特也很光棍的認慫。
但他向孫權提出了一個條件——
張特說,常雕上面有人,跑了就跑了。
可他上面沒人,必須擺出足夠的姿態防守一段時間,才能讓自己的家人免於處罰。
他要求孫權給自己一個月的時間,
一個月之後,他也算為魏國盡忠,被迫投降,別人也說不出什麼來。
張特這麼會說話,孫權也大度的表示可以接受。
不就是等一個月嗎?
小事一樁。
等了幾十年了,也不差這一個月的時間。
他一邊安撫張特,一邊派兵去廣陵各縣繼續搜刮人口和糧食,準備迎接曹魏後面的反擊。
只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張特並沒有打算投降。
他派人去凌縣苦求常雕出戰,
張特告訴常雕,現在吳軍已經中計,大意之下部隊開始分散,正是一鼓作氣出擊的好機會。
常雕雖然慫,可基本的兵法常識還是瞭解。
他仔細觀察了一下孫權的情況,發現張特說的還是很有道理。
思考再三,常雕依然決定搏一把——
他趁孫權分兵,真的率軍輕裝南下,再次發動突襲,
孫權猝不及防,前部頓時一片大亂。
危急關頭,吳軍再次經典犯病,
那些以山越為主力的吳軍眼看常雕大軍突然出現,立刻做鳥獸散狀,一下把孫權的位置暴露在常雕的刀鋒之下。
常雕見孫權居然暴露在自己的面前不遠處,驚喜之下還以為是吳軍的圈套,
可他看見吳軍一鬨而散,跑的是那樣的真實,也頓時坐不住,立刻率軍猛追。
還不明白髮生什麼事情的孫權見常雕不要命的騎馬突擊進來,眼前又浮現出了當年的張遼。
他稍稍猶豫,便立刻命令全軍跑路,
很快,數萬吳軍爭相逃命,前後都遭到常雕部隊的圍攻,被打的屁滾尿流。
而這一戰,也成了常將軍故意示弱,定下妙計取勝的經典戰例。
雒陽城的曹丕那時候剛剛接到收服新野的戰報,又接到常雕獲勝的情報,頓時哈哈大笑,臉上的陰雲一掃而光。
“誰說常將軍不會打仗?
我大魏有常將軍這樣忠勇果敢,善戰好謀的勇士,何愁大業不興?”
想起最早誣陷常將軍不會打仗、不配當徵南將軍的就是自己那個蠢弟弟曹彰,曹丕心中又是一陣怨毒。
要是早早讓常將軍做徵南將軍,說不定這次新野能大獲全勝,連關羽張飛都能擒來。
嗯,這次若是子丹也鬥不過劉阿斗,下一回兒一定要讓常雕掛帥。
我們大魏,難道還缺了勇士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