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孫權敢對江陵動手是因為知道關羽正在跟曹魏激戰,一時分不出勝負,江陵的兵力非常空虛。
這次他做好出擊的準備,依然不會自己先下手,
在聯絡孫尚香和孫賁之前,他就已經向曹丕寫信,請求曹丕出兵進攻襄陽。
只要曹丕能攻破樊城,吸引關羽大軍北上,他就一定會對江陵用兵。
若是戰事不順,抱歉,孫權就不奉陪了。
畢竟是跟現在天下勢力最強大的季漢翻臉,
不管是兵力還是大義上都不佔優勢。
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孫權寧願放棄這次機會。
曹丕也能意識到這點。
只是他同時發現,孫權這次調兵並沒有調走濡須督駱統的一萬精兵,
相對的,他自然不敢調動合肥的張遼。
思來想去,孫權還是將這次出兵的重任都寄託在了徵南將軍常雕的身上。
常雕的排場很大,
他這次是徵南將軍、假節,曹丕為了給常雕提供一點支援,還特意從兗州把發脾氣的王凌抓來,讓他當荊州刺史輔助常雕,
而諸葛誕這樣的壯年精英、陳泰這樣的年輕將領和鄧艾這樣的智謀之士也都聽從常雕調遣,不得有誤。
最可怕的是,按照魏軍的傳統,統帥這麼多的精兵,領軍之人大機率是個姓曹或者姓夏侯的自己人。
之前于禁帶著三萬人去救曹仁是火燒眉毛,而且抵達樊城之後也得服從曹仁的調遣。
可曹丕現在幾乎把所有的洛陽中軍抽空,荊州方向的軍政都由常雕裁決,這足以看出曹丕對常雕的信任。
要是常雕突然率軍反攻洛陽,那曹丕真是連跑的機會都沒有。
不得不說,這是常將軍的人生巔峰。
暫時的巔峰。
雖然常雕統帥三萬之眾,但現在魏軍的派頭已經遠不是一年前可比。
曹洪雖然沒什麼大用,可他被俘之後,魏軍的軍心遭到巨大的打擊,魏軍眾將青黃不接的情況也愈發顯露無疑。
甚至有小兒做童謠高唱“曹魏無大將,常雕做先鋒”——
想當年曹操還在的時候,每次作戰,五子當先,一群姓曹姓姓夏侯的猛將爭功,場面是何等的威武霸氣。
可現在領軍人換成了幾年前還籍籍無名,幾乎沒什麼亮眼戰績的常雕,這場面也實在是太可憐了。
哎,說起來常將軍也不容易啊,
他之前屢戰屢敗,兩次被俘,曾被諷刺為逃跑將軍。
可後來大家發現,劉禪和關羽這兩個人打仗都是強的不可思議,
常雕跟他們打了這麼多仗居然還能好端端的活著,這一點也足以顯示他的本事了。
這次出兵,曹丕出於保密考慮,他暫時並沒有透露孫權會配合己方作戰,只說這次的目的是進攻樊城,趁著關羽不在試試有沒有奪回樊城的機會。
魏軍對樊城發動進攻的訊息傳到江南,孫權肯定會抓緊進軍,到時候再把孫曹聯盟的訊息告訴常雕也就是了。
大家一致認為天子這是瘋了,這跟送死有什麼區別,也只有陳泰暗暗能猜到幾分,心道這大概是大魏最後的機會了。
眼看眾將士氣低落,常雕有些感慨地拍了拍自己的胸口,昂然道:
“諸公何必如此?
大丈夫生於世間,得遇明主,死則死爾!
今日國家蒙難,我受天子重託,當死命向前,絕不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