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日落,月上柳梢。
武京大街張燈結綵,熱鬧非凡。一盞盞花燈在夜色中明媚,一道道銀花於夜空中綻放……
正所謂人在燈間遊,燈在河中蕩。香風肆意中,一眾上元特有的表演正惹得圍觀者陣陣歡呼。
然而,在家家戶戶盛裝出門,欲上街賞燈之時,有一眾人卻選擇了逆流而上。他們非但沒有出府,反而在燈火輝煌中迴歸。
崔家,崔府
身為天武四大門閥之一,崔家世代為官。建府城東,宅院偌大。
曾幾何時,天武有太師陳家,右相王家,左相謝家,御史崔家之稱。故而那御史大夫之位彷彿是崔家的家職,被崔家兒郎代代相傳。
雖說崔家一直在四大門閥中排行最末,御史大夫一職似乎也沒有太大的實權,但他們卻是最得皇家看中,受門閥忌憚的家族。
因為御史乃監察制衡之職,其彈劾百官的權利無論武帝還是門閥,都需高度重視。
也許口誅筆伐當不得真,可如果有人一遍遍的說,你一遍遍的聽,你總有一天會將信將疑。
所以一直以來,御史們都是朝臣們最不願得罪的人。
由此,崔家雖處四大門閥之末,但朝中卻絕無人敢小看他們。
都說機緣落於天,誰也不知道誰哪天會走運,就像陳家忽然倒臺,崔家順位而上一般。
如今的崔家,赫然成了門閥中的三號勢力,隱有蒸蒸日上之勢。
“王爺請,姑姑慢些。都愣著做什麼?還不快召集小輩們來前院請安?”
崔府前院,御史大夫崔華面帶微笑,親自引領著一眾人邁步向前。
而這被他引路的不是別人,正是今日舟車勞頓的恭王夫婦。眼下恭王正四下打量崔府,眼底皆是讚許之色。
與之相比,恭王妃對眼前的府邸則充滿了眷念,一別經年,好在家中未變。
“姑姑小心腳下。”
一行人很快入了大堂,接受了一眾崔家小輩的拜見。都說孩子貪玩,小輩們在拜見之後也紛紛出門,奔著燈會而去。
待到一炷香後,堂內早已不剩幾人。
而這能留下的,自然都是親信之人。
“華兒,姑姑問你,老太君呢?昨夜之後,你們可有老太君的訊息?她老人家一把年紀了,怎麼能去如此危險之事?”
望著自家侄子,恭王妃臉上的笑終於暗淡下來。
門閥欲抓捕一個沈三,卻賠進去一眾供奉的事兒,她怎麼可能不知道?尤其這件事還事關她的母親,事關崔家老太君。
今日她一直想詢問崔華此事,可武京處處都是皇家耳目,她怎敢輕易開口?
望著面露焦急的恭王妃,恭王立刻起身輕撫愛妻的肩膀。他們都上了年歲,可不能為這種事著急上火以至傷身啊。
崔華:“姑姑放心,我們早已私下向謝家打聽過,一眾供奉只是被皇家秘密關押,並無性命之憂。待到時機成熟,皇家一定會放人的。”
恭王妃:“謝家之人吃裡扒外,他們之言也信得?再者,皇家忌憚我門閥多年,好不容易找到機會,豈會善罷甘休?”
見妻子面露猜忌,一直未出言的君瑜終於開口了:
“芸娘,皇家並非歹人,陛下亦深明大義。你以為謝家為何會放出供奉們平安的訊息?還不是陛下示意的麼?此舉意在敲打,並非毀滅。”
君瑜的意思很簡單,天武門閥根深蒂固,乃是天武朝中極大的一股勢力。
皇家想鉗制門閥不假,可想要消滅門閥,那絕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事。如此一來,皇家便不敢隨意對門閥供奉下手。
要知道,這些供奉多是門閥中的老前輩,若真把他們殺了,門閥必不會善罷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