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得最嚴實的,就是挨家挨戶收夜香的,渾身上下,就兩隻眼睛露在外面,跟蠶繭似的。
家裡有茅廁的,官府發石灰,交代每次上了茅廁後,要在上面撒一層石灰,消毒。
沒有茅廁的,就是收夜香的來收走了。
雖然百姓們不明白腌臢之物跟疫病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但是官府這樣重視的事,肯定不會沒緣由的。
“老頭子,進屋喝啊,你站在那不嫌冷啊?”有婆子出門招呼站在門前邊喝藥湯,邊往外面張望的老伴兒。
“噓,別吵,我在等衙門的張麻子過來,偷偷問問他,真的要沒事兒了的話,那些堆在街上的柴火衙門打算怎麼安排,他們還要不要?”老人小聲的說到。
他是身染疫病的,剛想通了反正是要被燒掉的,就叮囑兒子也別費勁拆門板釘棺材了。
結果,前腳大夫剛走,後面衙門的人就送藥湯來了。
喝下去半宿的功夫,身上的高燒就退了,雖然還是有點難受,但卻因為真的看見了生的希望,而有了精神頭。
難喝的藥湯,此時此刻卻好似美味仙湯一般。
官府準備燒城的柴火用不上了,他們都留著有啥用,擺在那還礙事兒,也不會拿來賣的吧?
聽到老伴都有心思惦記上外面的柴火了,老太太立馬就笑了:“好,我給你拿件襖子,等問清楚了,門開了以後,我和兒子媳婦一起出去搬。”
傍晚的時候,裘大人已經聽說了城裡的最新訊息,自然也就知道了有百姓惦記上那些柴的事,裘大人沒有像以往那樣鄙視這百姓愛佔便宜的心態,反而開懷大笑。
“啟稟聿王殿下,裡面大夫們要出來了。”有衙役跑著給濮元聿稟報著。
這是他安排的,小九雖然說今晚天黑之前差不多完事兒,但是不確定具體會在什麼時辰,濮元聿就叫人進去打探。
若是要遲些出來,那還是要送晚飯進去的。
現在既然說差不多了,晚飯就不要用送了,等他們回來洗漱更換了衣袍,可以好好的坐在大帳裡用了。
裘大人早就帶人守在城門口,等候著裡面的大夫們出來,這些人可是大功臣啊。
見濮元聿駕車進去,都知道他是接常大夫的。
“交代下去,任何人不得議論聿王與常大夫之間的事,那是他們自己的事,若是被本官知曉,定不輕饒。”心裡的大石頭落下來了,裘大人也有心思考慮到別的事了,比如剛剛有人看那進城聿王的眼神。
對於斷袖這種事,裘大人原本也是輕視的,但是,親眼見識了之後,忽然覺得好像也不是那麼不堪的事。
主要是那倆位,都是大義之人啊!不比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好!
馬車上的濮元聿,想到常小九終於可以休息好好睡一覺了,心情也很不錯,恨不得馬上到她身邊,接她回大帳。
今個晚上,跟她睡一個帳篷應該可以吧,常勇那傢伙反正又不在……